【典型項目】創新賦能·安全提升:和利時數字孿生系統助力延長石油富縣電廠打造一流智慧電廠
陜西延長石油富縣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長富縣電廠”),作為陜西省重點建設項目,是結合陜西省“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以及火電北移任務,落實國家“西電東送”戰略要求,依托煤炭資源優勢而規劃建設的第一個大型火電項目,也是延安市首座百萬千瓦機組大型火電項目。
此次數字孿生系統實施于二期2×1000MW發電機組項目,該項目建成投產后,一、二期四臺機組年發電量達200億度,作為“陜電入皖”直流輸電工程配套電源,將進一步優化地區電源結構,促進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保障國家電力能源供應;對于緩解安徽電力供應缺口,助力延安革命老區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助力人才培養,滿足用戶需求
隨著延長富縣電廠的快速建設投產,高技術的尖端性、全面性操作人才,也成為了電廠的迫切需求,如何快速培養一支訓練有素、操作熟練的生產隊伍,是延長富縣電廠促進地區產業轉型升級,保障國家電力能源供應重任的關鍵。電廠行業屬于高危行業,集控室的任何一個細微操作,都可能為生產工作帶來重大的安全隱患,直接讓人員上真機學習,顯然不太可行。于是,為延長富縣電廠量身定制打造的和利時OTS數字孿生系統開始綻放光彩。
和利時數字孿生系統致力于打造專業、真實、高精度、高還原的仿真操作系統,系統集實操、訓練、考試為一體,多元化的培訓方式為延長富縣電廠注入了新動力。通過該系統,操作員們可以在虛擬平臺上進行高度仿真的應急演練與操作訓練,完全還原真實生產環境。與傳統的理論學習方式不同,數字孿生系統提供了一個互動性強、沉浸感十足的訓練平臺,增強了培訓的實戰性和針對性。
構建解決方案,賦能電力安全
和利時數字孿生系統的核心優勢在于精準的1:1虛擬DPU技術,使員工能夠在仿真環境中體驗真實的控制邏輯和操作流程。無論是新員工還是經驗豐富的老員工,都能在系統中迅速提升應急響應能力與操作熟練度。系統的操作評分功能也為員工提供了客觀的技術評估,從操作速度、準確性到決策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評分,幫助員工發現自身不足,并針對性地改進。這種數據驅動的反饋機制不僅提升了個人技能,還激發了團隊間的良性競爭,推動了整體技能水平的提高。
更為重要的是,系統的應用大幅降低了因人為失誤引發的非計劃停機風險。通過計劃性的模擬演練,操作員在面對突發故障時能夠更加冷靜和準確地做出反應,從而有效避免生產中斷和經濟損失。系統幫助員工在“無風險”的環境下反復訓練,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保障了電廠的穩定運行和安全生產。
開拓技術創新,引領智慧轉型
在延長富縣電廠的轉型革新進程中,和利時數字孿生系統擔當了核心推手。針對用戶提出的高還原、高難度、可處理的故障處理培訓需求,操作評分功能采用了集故障觸發、故障處理、操作打分三位結合為一體的創新型開發模式,考評中包含故障、故障中包含操作、操作中包含打分、環環相扣。模擬故障場景的演練,使得電廠能夠在實際問題發生前迅速識別并解決引起故障的原因。這種預見性的培訓策略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安全穩定生產,同時顯著削減運營成本,提升生產效能,實現了生產流程的高效優化。
針對熱工人員的培訓訴求,系統采用了HiaSimDCS3D軟件與最小化DCS機柜相互結合的仿真方式。通過模擬真實的DCS控制柜和虛擬的3D模型,使熱工人員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各卡件的安裝、拆卸、調試等模擬仿真操作,加快了他們熟悉現場控制柜的速度,也為設備的日常維護和緊急情況下的快速響應提供了有力支持。
團隊砥礪奮進,榮獲客戶好評
自系統正式交付并投用以來,高效、智能的培訓方式,已成功為廠內打造了一支訓練有素,技術扎實的精兵強將。有了自己專屬定制的數字孿生系統,企業可節省外出培訓10萬~30萬元/次的高額培訓支出。此外,在后續的APS項目實施工作中,仿真還提供了一個安全、逼真的驗證環境,大大降低了直接在真機上進行邏輯測試的風險,助力APS項目實施極大的提高了經濟性與安全性。
和利時數字孿生系統憑借領先的技術能力和行業經驗,助力延長富縣電廠提升操作員技能、優化生產效率,保障電廠的安全穩定。實施調試小組秉持“以用戶為本,切實滿足用戶需求”的實施理念,獲得了用戶的高度認可與贊揚。
展望未來,和利時將繼續秉持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以領先的技術、深厚的行業積淀和創新的解決方案,致力于推動更多行業產業的智能化升級與綠色轉型。和利時期待與更多伙伴攜手并肩,攜創新技術推動能源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與綠色發展,為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力量。
提交
典型項目 高效提質——和利時智能優化控制系統助力弘潤科技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典型項目】弗迪電池:和利時APC先進控制系統成功交付,推動NMP裝置項目智能制造轉型實現效能質變
【典型項目】用科技力量推動產業升級:中化泉州石化26萬噸/年丙烯腈聯合裝置OTS數字孿生項目
智慧融合·儀領未來——和利時智能儀表產品方案交流會成功舉辦
杭和公司首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順利通過課題綜合績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