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92周年,讓我們了解那些先進的軍用機器人
提到軍事的發展,大家都知道現在的軍事武器都是高科技,如今很多的軍用機器人已經逐漸被運用到部隊當中,有的可以上前線,還有的運用到后勤,今天我們給大家要介紹的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些先進軍用機器人。
1.JY905-S的無線遙控掃雷車
該掃雷車實際上可以簡單的理解成一個遙控掃雷機器人,其可由操作人員在較遠的距離上對其進行遙控操作,并利用其車體前方自帶的打擊式掃雷器快速的清楚并引爆前方的地雷,該型無線遙控掃雷車的作業效率可達2000平方米/小時,因此相比傳統的人工掃雷作業而言,不僅安全也更加高效。
2.AV500W無人直升機
AV500W是航空工業針對市場需求研制的一款輕型察打一體無人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500千克,實用升限5000米,有效載荷175千克,最大平飛速度170千米/時,續航時間可達5小時。可掛載小型激光制導導彈或機槍,具有機動性強、隱蔽性好、突襲性強等特點,具有良好的偵察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能夠精確打擊地面固定和移動目標,在打擊恐怖組織據點和活動、武裝緝毒緝私等領域具有廣泛用途。
3.作戰機器人:適應多種環境的小型作戰平臺
這是一款為城市或小范圍山地作戰設計的機器人,典型的應用場景應是伴隨步兵或其他地面力量共同前進,在人員無法到達的狹小空間,在有毒、有爆炸物等的危險環境中完成作戰任務。可以是小分隊的先鋒隊員,也可以承擔不易到達的環境中的偵察員,為戰斗任務同時提供信息保障和打擊能力。
4.彈藥銷毀機器人:草原深處的安全衛士
該機器人主要采用遙控方式實現載車地面移動,實現各項預定功能。通過無線或有線方式遙控載車完成引爆藥的放置、未爆彈銷毀等作業,通過無線圖像傳輸系統將載車的攝像頭捕獲的現場視頻圖像傳送到操作臺顯示分系統,供指揮員參考,并以此為依據對彈藥銷毀作業進行實時監控和修正,確保銷毀作業百分百成功。可以說,彈藥銷毀機器人的出現,除了大大增加爆破作業安全系數之外,也使得未爆彈丸銷毀由人工走上了機械化的道路。
5.水下探傷機器人
為遼寧艦頒發“健康證”海軍某型現役驅逐艦正在進行水下探傷檢修任務的情景與以往不同,該支隊長期擔任水下檢測手的潛水員開心“換崗”,主角變成了一個以新型超聲波探傷機器人為主的水下探傷儀。
6.國產機器“大狗”
機器“大狗”學名是“山地四足仿生移動平臺”,這款機器人總重250千克,負重能力為160千克,垂直越障能力為20厘米,爬坡角度為30度,最高速度1.4米/秒,續航時間為2小時。主要由足式機械系統、動力單元、感知系統及控制系統組成。作為通用平臺,可應用于陸軍班組作戰、搶險救災、戰場偵察、礦山運輸、地質勘探等復雜崎嶇路面的物資搬運。
7.“靈蜥”排爆機器人
“靈蜥”系列機器人是廣州衛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并先后研制出A型、B型、H型、HW型等靈蜥系列機器人,都具有探測及排爆多種作業功能,可廣泛應用于公安、武警系統。
8.單兵外骨骼機器人
外骨骼又稱機械動力人體輔助裝置,也可稱作機械外骨骼或者動力服,是一種參考人體骨架并利用發動機和液壓動力系統輔助人體進行各項動作,尤其是四肢動作的裝置,用來提高人體的力量和耐久力。
中國的單兵動力外骨骼首次于2015年中國軍民融合技術展上出現。該外骨骼由中國兵器集團下屬202研究所研制,是我國首次公開亮相的外骨骼裝備。該裝備可以使使用者手持35公斤的負荷,以及背負50公斤的負荷以4.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進約20公里。國產的外骨骼最大的特點就是其高靈敏度和高實戰度。該外骨骼靈敏度非常高,士兵穿戴起來“沒有明顯的不適感”,且可以做出諸如匍匐前進和臥倒之類的大幅度動作。
事實上不只是中國,全球各國都在軍用機器人領域發力。從當前的研發與使用現狀來看,機器人“參軍”已是大勢所趨。

提交
2021年昆山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五屆蘇州技能狀元大賽”選拔賽
第十一屆高技能大賽暨第三屆金雞湖技能邀請賽
海渡集團聯手皖西學院共筑校企合作新篇章
蘇州工業園區項目制培訓—《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技術培訓》開始招生
工業機器人行業研究:工業自動化+國產替代雙輪驅動行業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