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界動態

>

電出一個傳奇——亞太電效

電出一個傳奇——亞太電效

——— ——記亞太電效持續發展之路
隨著國家節能政策的出臺,電力行業也真著倍受關注。作為節電行業的領頭羊——亞太電效感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一方面,亞太電效要設法為更多的能耗企業設計方案,進行整體化電效改造;另一方面,亞太電效要考慮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節電市場繼續保持其領先位置。回首過去,亞太經歷了一路輝煌,從節電行業的藍海開拓者、領軍者到獨步天下的“獨孤求敗”,再到卓越創新的隱形冠軍,亞太電效似乎走的太過順暢。

一、開拓節電藍海
亞太總部在新西蘭,但成長卻是在中國。
1997年7年,亞太在珠海開設了代表處,主要職能是對當時亞太中國市場上的代理商提供技術支持。那時,雖然節電的概念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但國內企業對于節電的概念知之甚少,基本上都是停留在變頻器、節能燈的層面上。企業不能理解,為什么企業可以節電?因為他們覺得電費是必須交的,是企業不能控制的,他們對于節電的理解是機械性地把燈給關了,并不知道能夠通過科技的手段來提高企業的電能效率。
亞太進入中國時,國內并非沒有從事節能行業的企業,但是,這些企業并不市場化。一般都是一個工程師,搞技術的,研發節電技術讓客戶試用,然后有什么問題再研發。而亞太電效帶來的是一種國外已有的成熟技術,而且帶來一種市場模式。別人的是試用,因為是新產品、新技術,可能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沒有考慮怎樣去做市場,速度太慢,老是處于不斷的嘗試之中,因此就做不大。面對這種一樣尚未啟蒙的市場,亞太電效一方面感受到了開拓市場的障礙:業務員出去銷售,一些公司剛開始會把他們當作騙子。另一方面,也讓人感覺到,這塊完全沒有開墾的處女地,真是商人們的寶庫。
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經過亞太電效的工程師的演示之后,用戶都對產品比較認同。以前企業以為電費是不可以節約的,但實際需要卻很大。在國外,電費成本是排在原材料成本與人工成本之后第三位,在國內也是很高的,但卻被忽視了,我們需要做的是啟蒙市場,教育用戶。

二、亞太關鍵時刻
2000年3月,在內外環境的催生下,亞太高科技節電(珠海)有限公司成立。伴隨著,公司決定完全實行經銷制,通過經銷制來快速開拓市場。而全面實施經銷制是亞太成長的關鍵一步。“中國市場廣闊,各地情形非常復雜,要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開拓市場,是一種沒有專業分工沒有效率的想法。特別是對于這樣一個需要啟蒙市場的產品,光靠我們自己效率不夠、市場的接觸面過小,阻礙企業的快速成長。”成為亞太電效當時的指導思想。
  隨之,公司開始自己生產產品,自己研發,放棄做別人的代理。這個決策也成為亞太電效發展的重大轉變。
  在中國做市場有幾方面的要求。國外對于節電產品一般有4周的訂貨期,但是,在國內卻完全沒有這種概念。比如今天一個經銷商與用戶談定了,他今晚就會打電話,說我要這種貨,你手頭上有沒有。他要求你發貨時手頭上馬上有這種貨。第二個原因就是要更低的成本。這種情況迫使我們決定自己來做,一是可以更低的成本,二是立刻發給我們的經銷商,最重要的一點是品質我們可以自己控制。剛開始代理別人的產品,質量我們是沒法控制的,而且溝通的效率并不高,這就迫使我們自己開發制造。當然,對于當時尚小的亞太電效來說,這里面有很大的難度,生產與研發的投入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要做中國節電行業的領先者,這是義無返顧的事情。
經銷制的實施使亞太得以高速發展。在中國市場上,亞太幾乎是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長驅直入。
但是,2001年的事實證明任何路都是沒有一帆風順的。
經銷商在這里培訓之后,就回到所在區域開展工作,但是由于經銷商缺乏技術服務能力而導致服務滯后,服務不能本土化,用戶非常不便。亞太電效決定在全國經銷商較多的區域建立技術服務中心。這個大手筆的決定,對于當時規模尚小的亞太而言,有不小的風險。
“既然已經進入節電這一行業,看到了行業的光明前景,一定要朝最好的方向去做。”這是亞太電效堅持的思想。2001年9月開始,亞太電效陸續在全國30多個城市建立了技術服務中心,而這一步,為亞太在行業里的領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在高速成長中,亞太也走過彎路。在2002年,因為預測到市場會翻倍地擴張,亞太一下子進行了人員大擴充。結果市場的增長速度與預期的有一段距離,于是,人員過多的矛盾一下子暴露出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亞太電效決定裁員,一些看來非常優秀的人員被迫離開了公司。但這也是不得已的決定。盡管有些曲折,但在節電行業,亞太電效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步伐進行調整,因為它是絕對的老大。而2003年元月亞太電效主辦的“第一屆中國節電行業高峰論壇”,更是確立了亞太電效在行業內的話語權。

三、亞太鐵律:3-ONE聚焦營銷模式
在一個沒有多少競爭壓力的行業里,亞電效太的不斷調整更多地來自于本身的自省。隨著亞太電效規模的壯大,從亞太電效到經銷商普遍缺乏主攻的方向或主營的業務路線,而且,亞太電效和經銷商之間,沒有通過一個一致的策略和模式將力量統合起來。結果,經銷商在局部市場上就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到處挖井,這里20米,那里15米,挖很多的井,卻都出不了水的情形。當時,亞太電效的產品線有八大系列,非常寬泛。這樣導致規模的銷售上不去。量上不去,是行業盟主亞太的心頭之痛。
如何扭轉這種局面?亞太電效確立了“聚焦營銷模式”,內容就是將有限資源聚焦到三個“一”上面:
一種策略:電效系統是亞太總的策略,也是亞太惟一的策略;
一項產品:必須將有限的資源聚焦到亞太電效系統這樣一個主打產品線上來;
一個模式:就是3-ONE聚焦營銷模式,具體內容就是“以亞太電效系統為主打,以階段制勝,循序漸進為原則,從做好一家樣板起步,開好一場會議入手,最后帶動一個行業,影響一片市場。”
具體到市場的操作手段,亞太電效還為經銷商專門開發了小冊子,教他們如何操作市場,例如,對于會議營銷的每一個細節,亞太都在冊子中作了全面的指導。
  許多經銷商表示,3-ONE聚焦營銷模式的確立,將以前的推銷模式轉向了推廣模式。以前做客戶,主要是人員推銷加上關系,這種做法規模根本上不去。推銷與推廣,一字之差,但模式化的規范,卻讓經銷商受益匪淺。
模式化是對戰略的一種表達,亞太電效3-ONE聚焦營銷模式的確立,實際上為亞太電效及其市場合作伙伴指明了亞太電效的戰略方向。

四、寂寞高手的創新
2002年,節電行業一下子就冒出了100多家小公司。其中有許多是亞太電效的經銷商出身的,因為看到節電市場的巨大潛力,所以就開始自己生產了。這新冒出的100多家企業,進入市場的撒手锏就是價格。有些產品低得驚人,在局部市場上對于亞太的產品形成了沖擊。但是,亞太電效對此卻并不擔心。
亞太電效認為,企業成長必須有一定的利潤空間,特別是對一個新興的行業而言,當行業還沒有發展起來,企業已經沒有供成長的利潤,這種價格策略肯定是走不長遠的。企業的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而不是單維的。而且對于節能行業而言,對用戶往往是以工程的形式來完成的,這里面服務就相當重要,因此,亞太電效強調對客戶的服務,增加客戶的價值。
對于后來者克隆亞太電效模式的舉動,亞太電效將企業市場要素分成四個方面:產品、服務、品牌和戰略。
不同戰略模式的企業決定了其業務量的不同。如果企業定位于打價格的話,那么肯定無法成長。而如果處在低層次,則誰都可以學。目前,亞太電效的競爭對手絕大部分都是處在產品導向模式上,而亞太電效也處在從營銷導向模式向戰略導向模式的過渡之中。因此,如果企業純粹是產品導向,那么可能一下子就完蛋了。“一個企業最怕的就是你的策略很單一,這樣很容易就完了。”

五、自我顛覆與重生
亞太電效在與國內同行的競爭中,一直保持著平和與穩健的態度。亞太主要扮演的是守護者的角色,而不是追隨者。亞太不主張攻擊、再攻擊的策略,其認為市場不是戰場,不是要封殺對手來競爭,而是希望伴隨市場容量的增大,求得市場份額的擴大。
隨著企業、客戶節能意識的增強,政府主導力度的加大,中國節能行業市場呈現出一觸即發的混亂局面,門檻低導致進入者越來越多,價格戰、輿論戰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提前上演,嚴重擾亂市場秩序,劣質廠商、劣質工程對行業發展秩序和誠信造成負面影響,擾亂了市場的游戲規則。面對這一切,亞太電效依據中國節能行業從無到有的十年業界經驗,認識到行業的洗牌階段到了,亞太也將面臨變革!
“聚焦行業、方案營銷、立體渠道、強化組織、深度分銷、專業服務、聯合推廣、塑造品牌”是亞太電效新營銷戰略的三十二字方針。在未來三年內,亞太電效將致力于增強節能項目整體集成的優勢,以現有網絡夯實現有的客戶市場,進一步聚焦行業,通過渠道提升和大客戶建樣板工程,促進業務的縱深拓展,建立自己國內標桿企業的形象,拉開與其他二線品牌的差距,并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市場形成戰略性突破。通過戰略合作和自主技術開發,逐步完善專業市場的產品線。“友好、承諾、專業、快捷”是亞太電效的服務方針,亞太電效將通過建立有效的服務模式,結合企業的資源與能力,通過整合資源,總部、區域和服務中心分工協作,打造“急救服務+主動服務+增值服務”的3+服務模式,提高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回首過去十余年,作為中國電效行業的創立者,亞太電效始終走在行業發展的風口浪尖,“亞太護照”的面市是亞太電效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將是亞太電效與用戶之間的搭建長治久安的紐帶!它也將續寫亞太電效的節能行業傳奇!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九江長江大橋公路橋照明改造工程

亞太電效引領江蘇節能市場

亞太電效節能技術亮相徐州

亞太電效成功完成人民大會堂電效節能改造

山東市場傳捷報 煤礦節能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