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國27年,威卡的本土化生長法則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2024年,中國市場儀器儀表行業下游需求整體萎縮,市場普遍承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儀器儀表制造業營業收入為10803.8億元,比上年增長4.3%。而在外資企業中,該行業取得業績增長的企業僅有少數。也有企業以自身韌性取得逆勢突圍,來自德國的儀器儀表領軍企業威卡交出了中國市場營業額同比增長20%的亮眼成績,其增長幅度達到行業平均增速近5倍。這充分折射出,這家來自德國的儀器儀表領軍者在復雜市場環境下的獨特競爭力。
穩固增長態勢的背后,更值得關注的是威卡在中國市場多年來打磨出的生長法則。在近期中國工控網與威卡中國董事總經理劉煌明的深度對話中,則深度揭秘了儀器儀表市場的行業暗涌,為行業展示了威卡在中國發展的啟示錄。
雙重壓力之下的破局之道:修煉內功,貼近客戶
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交織的產業變局中,儀器儀表行業的競爭早已超越單純的技術角力,演化為系統性生態能力的博弈。面對中國儀器儀表行業的激烈競爭態勢,作為德企的威卡不可避免地面臨雙重壓力——既要應對其他國際品牌的技術博弈,又要直面本土企業的快速崛起。對此,劉煌明在訪談中指出,破局的關鍵在于“保持冷靜心態,苦練內功,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精準突破”。雙重壓力之下,劉煌明認為首先應保持冷靜,保持前行的動力,但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內功,貼近客戶挖掘客戶痛點。
這種破局思路在威卡的業績上得以驗證。過去十多年,威卡在中國的業績年復合增長率為兩位數,這樣的成績在近幾年宏觀環境較為低迷的情況下來之不易。在半導體領域,威卡的銷售額在五年之間上翻7倍以上,在2024年更是達到了1.5億元人民幣,展現出在細分市場的潛力與爆發力。
在劉煌明看來,威卡在中國市場取得的成績源于內外部三大核心動能的協同發力。首先,中國市場作為全球重要市場具備規模化優勢,在半導體等戰略新興領域需求激增,為儀器儀表行業提供養分充足的沃土。其次,威卡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體系經多年發展已深度滲透,從銷售前端到供應鏈后端形成高效協同機制,將“客戶需求優先”貫徹如一。再者,威卡扎實推進本土化戰略的進階升級,從早期單純的生產本地化,演進為涵蓋研發、測試、定制化服務的全價值鏈本土化體系。
乘風而上的優勢洞察,以客戶為導向的痛點挖掘,是威卡在中國市場扎根的法則。以油氣行業為例,儀器儀表經常需要在高溫、高壓、高腐蝕等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同時要確保多參數檢測的精準性。威卡以此為切入點,通過材料創新、結構優化等方面的改造升級,顯著提升產品的環境適應能力與檢測精度。這也為威卡的產品革新提供養料,威卡先以定制化的方式為不同細分領域的客戶解決實際問題,再將大量案例中的共性總體抽象為標準產品,由此把握服務和技術兩大風帆。
27年在華扎根,國際公司本土化的進階之路
面對國際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中國深入推進“雙循環”的全新發展格局,國產化替代趨勢在多個行業正持續深化。作為擁有78年歷史的德國家族企業,威卡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便從其在德國本土及歐洲市場的發展經驗中提煉出關鍵策略——“國際化品牌的本土化發展”。正如劉煌明在訪談中所強調的,面對中國市場,本土化是威卡扎根中國、實現長期增長的核心密碼。
回顧威卡27年的在華發展歷程,其本土化實踐經歷了三個清晰的階段:第一階段是產品進口銷售,將德國研發的產品引入中國市場;第二階段是生產本土化,在蘇州、上海等地建立工廠,實現“中國制造”;第三階段則是研發本土化,針對中國市場需求開發定制化產品。
基于此,威卡將自身定位為“德國品牌的本土公司”,堅定實施“國際公司本土化”戰略。
當前,全球市場正呈現“國際公司本土化”與“本土公司國際化”雙向并行的態勢,威卡通過本土化戰略的深化,不僅在供應鏈重構中穩住了腳跟,更在“雙循環”框架下找到了新的增長支點。
目前,威卡旗下蘇州工廠和上海工廠已經滿負荷生產,已在同時建設蘇州二工廠與上??缕諛沸鹿S兩座工廠。據透露,兩座新工廠將于2025年下半年落成,而兩座新工廠承載了威卡的雙重目標:一方面為未來增長預留充足的產能空間,另一方面打造集生產、研發、測試于一體的本土化創新基地。這標志著威卡的本土化戰略已從早期的“工廠本土化”進階到“研發與定制化能力本土化”的更高階段,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與產業升級脈搏同頻共振,威卡劍指在華業績再翻番
中國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新型制造轉型的過程中,在更加宏觀的維度上,中國乃至全球社會趨勢可歸結為“三個D”——數字化(Digitalization)、去碳化(Decarbonization)、人口結構變化(Demographic)。具體而言,數字化推動半導體、人工智能等行業高速增長,去碳化加速綠色能源與工業節能技術的應用,人口結構變化則催生醫療制藥、健康養老等領域的新需求。威卡基于上述趨勢精準策劃應用場景,將自身發展方向與中國產業升級的脈搏同頻共振。
在品牌戰略層面,威卡于去年發布了“Smart in sensing”全新宣言,其內涵包含雙重維度:一方面,威卡將持續加大在傳感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上的投入;另一方面,威卡正加速布局工業物聯網等系統解決方案,打造更全面的產品矩陣。
戰略制定與品牌發展的深層核心均是技術變革。對此,劉煌明在訪談中指出,AI技術的蓬勃發展將為輸配電、半導體、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帶來革命性變革。與此同時,全球生物制藥行業的強勁增長也為儀器儀表企業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基于此,威卡計劃在未來推出更多針對新興領域的創新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以技術賦能客戶的智能化升級。
以全新宣言為航線,威卡將在中國市場開拓更多市場空間。對于未來5~10年的戰略目標,劉煌明展現出堅定信心,他表示,威卡有能力實現在華業績的再次翻番。這份信心源于其深層本土化的戰略布局——通過深度融合本土銷售網絡與研發體系,威卡已構建起貼近中國市場的快速響應機制。
工控網認為,威卡在中國的進階之路揭示了一個核心命題——跨國企業的本土化競爭已從資源適配轉向系統化能力構建。威卡“國際公司本土化”策略通過研發、生產、服務的立體化扎根,在需求洞察與技術沉淀之間建立起動態平衡。當行業進入價值重構深水區,這種以客戶痛點為支點、以技術迭代為杠桿的深度運營模式,或許正是穿越周期波動的真正錨點。

提交
東土科技:“對等關稅”下 自主通信芯片和工業操作系統全力護航國家工業安全
深圳科樂新能源亮相2025中東國際能源展,發布全新大單體電芯500W儲能方案
「芯」動之旅 「易」起相約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
Edge AI+儲能——能源新方向
郭元強赴格創東智調研工業大模型及AI智能體技術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