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國際安全標準更新 | AI+3D技術賦能,人機協作更安全高效
2025年2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ISO 10218系列標準的重要更新,進一步強化工業機器人在復雜應用場景中的安全性與規范性。 這一修訂不僅反映了智能制造對安全要求的提升,更意味著——無論何種機器人應用場景(如協作裝配、高速搬運或精密加工),均需嚴格的風險評估與防護措施,以保障人員安全。
隨著工業制造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進,傳統固定圍欄、光柵等方案已無法滿足人機共融、柔性生產的需求。灣測創新推出的LT系列立體安全傳感器,集AI+安全+3D于一體,通過TüV權威認證,回路安全等級可到ISO 13849 PLd,能感知特定防護區域內的人員存在,及時發出安全警報信號并停止機械臂動作,從而保護人員安全。
案例1 汽車制造-焊接工站
某車企焊接工位采用人機協作模式,因作業限制無法安裝安全圍欄及光柵。通過部署灣測立體安全傳感器,能夠實現無感實時監測,有效保障作業人員安全并提升生產效率。
案例2 汽車制造-裝配工站
發動機缸體組裝線調試期間,作業人員需進入圍欄內作業。因視野遮擋,外部人員難以觀察內部情況,如果此時按下復位鍵啟動機械臂,會對滯留在工作區人員造成傷害。采用灣測立體安全傳感器,通過人/物識別AI算法實時監控作業區域,能防止誤復位導致的機械臂傷人事故。
案例3 金屬加工-碼垛工站
某自行車零件加工車間,由機械手完成壓鑄件料盒的抓取與棧板堆疊作業。盡管已設置圍欄、光柵等傳統防護裝置,但無法實時監測人員誤入危險區域的行為。升級方案通過部署立體安全傳感器,實時監控全區域內是否有人員進入、逗留。
案例4 日化加工-碼垛工站
碼垛棧板區因貨物堆積、機械手作業形成復雜環境,傳統防護易存在監控盲區,人員滯留風險高。灣測立體安全傳感器,能夠做到人員闖入、逗留實測,同步輸出報警信號。在保障人員安全的同時,不受工站內的機械手、貨物等影響,真正實現全方位、高效防護。
案例5 離散制造-上下料工站
針對協作機械臂的應用場景,傳統圍欄難以實現精準的安全區域分級,而多光柵系統又存在布線復雜等難題。采用灣測立體安全傳感器,對協作機械臂左右兩側的柔性工作站進行監控。當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傳感器立即發送報警信號給協作機械臂,機械臂隨即停止,保護現場人員安全。
立體防護、智能識別、輕松部署
? 空間立體成像,相比傳統2D視覺,抗干擾能力更強。
? 支持OSSD輸出,安全冗余更可靠。
? 最大8.4m*5.7m防護區域,可脫機運行實時監測。
? 操作界面簡單,可實現超快部署。
? AI人/物識別算法,智能識別人員“非法”侵入。
? 可靈活配置防護區域,共有8個區域組,每個區域組最多可配置4個防護區域。

提交
重磅新品 | RFID非接觸式安全開關,讓安全門更便捷!
價值共生,攜手護航工業安全智造 | 灣測招募全球合作伙伴
灣測以“標準制定者 護航工業安全智造”亮相ITES
DeepSeek眼中的灣測 | 對話解析工業安全與AI融合的創新力量
2025 ITES亮點劇透 | 以“AI+標準”護航工業安全智造,灣測誠邀您現場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