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產替代到全球出海,工業傳感器的“中國力量”
在全球制造業智能化浪潮與中國“十四五”智能制造戰略的雙重驅動下,工業自動化正迎來新一輪變革。作為工業控制系統的“感知神經”,傳感器承載著設備狀態監測、環境感知、數據交互等核心功能,其性能直接關乎生產線的精度、效率與可靠性。近年來,隨著高端制造領域對高精度、高穩定性傳感需求的爆發,疊加國產替代政策持續加碼,中國傳感器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
在國際市場上,傳感器領域的競爭一直非常激烈。行業巨頭如基恩士、歐姆龍等,憑借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廣泛的市場影響力,長期占據市場領導地位。然而,隨著國產傳感器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份額的穩步提升,這些國際巨頭正面臨著來自中國企業的強勁挑戰。
數據來源:某行業機構《2025年中國工業傳感器市場標準報告》
gongkong?市場研究顯示,2023年光電類傳感器外資品牌的銷售業績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例如,2023年以歐姆龍、基恩士、巴魯夫為等代表的外資品牌銷售業績均呈現兩位數以上的下滑。2023年-2024年光電傳感器外資品牌市場份額仍表現低迷,同比呈現下滑態勢,且市場份額較2023年比有微幅下滑。
反觀國產傳感器廠商,一批以技術深耕與場景化應用為核心競爭力的國產企業逐步嶄露頭角。gongkong?市場研究發現,近兩年,國內通用傳感器的市場份額提升了1-2個百分點,而高端傳感器的市場份額更是顯著提升了3-5個百分點。這一趨勢表明,國產傳感器廠商正逐漸成為市場中的重要力量,以明治傳感為代表的國產廠商表現尤為亮眼。
“ 日前,據行業權威研究機構發布的《2025年中國工業傳感器市場標準報告》顯示,明治傳感在2024年不僅成功躋身國產傳感器前三甲,光電類傳感器更是登頂國產第一,增長勢頭迅猛。”
據明治傳感官網,該公司專注于工業級光電技術與深度學習算法的融合創新,向業界推出精密定位、位移測量、AI圖像識別、工業智能傳感及區域安全方案。
據記者分析和調研,在中國工業自動化傳感器市場上明治傳感突出重圍源于三點:
一是有別于其他國內廠商的直銷模式,建立了行業領先的渠道網絡;
二是在ISO、CE、UL、TUV、RoHS等國際認證產品全球合規性上大力投入,陪跑新能源產業出海;
三是敢于研發創新型產品,據明治傳感市場負責人表示,其正在積極研制高精度編碼器等關鍵零部件,以滿足具身智能機器人的智能傳感需求。
中國感知力破局
工業自動化傳感器國內廠商的異軍突起,體現了國產傳感器企業在智能制造產業鏈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對智能傳感需求的爆發,該萬億賽道對關鍵傳感部件的需求將指數級增加,工業傳感器跨界廠商有望受益。
在此進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國產廠商的崛起已從“替代追趕”邁向“創新引領”。以明治傳感為代表的本土企業,通過“技術-場景-生態”的三維突破,正逐步瓦解外資品牌的技術壁壘:一方面,深度結合中國制造業的獨特需求,在光電編碼、AI視覺等領域形成差異化優勢;另一方面,依托產業鏈協同與資本賦能,加速向全球高附加值市場滲透。
然而,挑戰與機遇并存。核心材料、高端芯片的國產化率不足,以及國際標準話語權的缺失,仍是本土企業需要攻克的課題。未來,唯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入場景挖掘痛點,并積極參與全球技術規則制定,國產傳感器企業才能真正實現從“跟隨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躍遷,為全球工業智能化注入更強勁的“中國感知力”。

提交
京東工業:攜手合作伙伴深耕數智供應鏈 打造專業可信賴品質服務
校企合作啟新篇,人才共育赴“魏”來 ——魏德米勒企業開放日成功舉辦
品高軟件再次入選億歐智庫《2024年信創產業新發展趨勢及百強報告》!
2025氫能技術及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開啟綠色革命新引擎
派拓網絡:利用AI增強OT對現代網絡威脅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