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國產協作機器人IPO競速,誰將領跑未來工業革命?

國產協作機器人IPO競速,誰將領跑未來工業革命?

2024/12/6 9:43:46

日前,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公司披露了《關于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這意味著,與節卡股份、遨博智能并稱國內機器人“三杰”之一的越疆科技將成為“國內協作機器人第一股”,率先開啟資本市場的新篇章,不僅為其自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整個行業樹立了新的標桿。

5521aa5ba05f84f3ede71fe4cd3650da.png

節卡股份成立于2014年7月,遨博智能成立于2015年1月,越疆科技則成立于2015年7月。在近10年的發展歷程中,三大協作機器人頭部廠商的動向也備受資本賽道的關注。截至目前,越疆科技完成了9輪融資,節卡股份完成了6輪融資,遨博智能完成了7輪融資。

節卡與遨博同樣也在不斷地為IPO積極做準備。企查查數據顯示,節卡于2023年5月份遞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并被受理,中途由于財務資料過有效期,重新提交后,IPO繼續推進,目前處于中止狀態,等待財報更新。

9c5282a553a92dffdbdf22a90d1afbf0.png

2023年遨博智能被傳出啟動科創板IPO輔導的消息,迄今尚未遞交A股IPO申請。

商業宇宙的盡頭是上市?

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協作機器人的概念和應用場景廣為認知和接受,相比傳統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以更加安全、靈活和柔性等顯著優勢,滿足了企業柔性化的生產需求,還解決了傳統工業機器人投資規模大、投資回報期長、靈活度有限等問題。

2010年前后,協作機器人市場迅速升溫,全球工業機器人廠商及眾多科創型企業紛紛投入這一賽道。2015年前后,國內協作機器人產業全面起步,涌現出一大批協作機器人代表廠商,如節卡、遨博、越疆、珞石、非夕、艾利特、捷勃特等等,包括傳統工業機器人廠商新松、大族等紛紛涉足協作機器人領域。

與眾多新興產業類似,當入局者越來越多時,產品的同質化“內卷”現象愈發突出,這也是近兩年來協作機器人市場價格戰激烈的關鍵原因。低價競爭的雙刃劍在對競爭對手造成沖擊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削弱了自身的盈利能力,這一點從財務報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端倪。

據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2023年,越疆科技營收分別是1.74億元、2.41億元、2.86億元,凈利潤分別虧損4304.1萬元、3989.8萬元、8181.7萬元。主要原因系越疆科技核心產品六軸協作機器人的售價持續下降,導致營收乏力。此外,越疆科技每年研發投入持續遞增,從2021年的4687.3萬元上升至2023年的7052.7萬元。高額的研發費用及競爭激烈的市場,使得協作機器人廠商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也面臨著利潤壓縮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越疆科技現金流已經告急。報告期內,越疆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636.7萬元、-1.17億元、-1.58億元。然而,截至2023年末,越疆科技賬面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1.11億元。

上市成為企業應對資金壓力的重要手段。相較于其他協作機器人廠商,越疆機器人是如何走在了IPO的前列。

小編認為,一方面,越疆科技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布局上具有一定優勢。作為首家擁有0.5-20kg負載產品矩陣的機器人企業,越疆科技的產品覆蓋范圍廣泛,能夠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這種全面的產品線布局有助于其在市場中獲得更多的應用場景和客戶基礎。從行業地位來看,有研究報告統計,按2023年的出貨量計,越疆科技在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中排名前二,并在中國所有協作機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份額為13.0%。

另一方面,小編注意到,越疆科技此次將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8C章規則申請上市。第18C章規則是港交所為特專科技公司設立的新框架,降低了特??萍计髽I的上市門檻。根據第18C章,“已商業化公司”與“未商業化公司”的區分標準在于上市申請人于上市時經審計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由特專科技業務所產生的收入是否達到2.5億港元。2023年,越疆科技的營業收入首次達到港交所上市規則第18C章的收入要求。

國產協作機器人產業崛起

2008年,丹麥優傲機器人推出首款協作機器人UR5,標志著全球范圍內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協作機器人。而國內協作機器人產業盡管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和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有研究數據統計,2023年中國協作機器人市場銷量為3.14萬臺,同比增長26.10%。預計到2028年,中國協作機器人銷量將達到12.4萬臺,市場規模超過70億元。受益于行業需求的拉動和應用場景的拓展,國產協作機器人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

c4a1b0978c4b17b2fe6689f381e2d896.jpg

近些年來,國產協作機器人品牌逐漸從中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進軍,同時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與國外廠商的差距逐漸縮小。國產品牌在精度、負載、動作范圍等關鍵性能指標上不斷提升。例如,從負載能力上,從2024年工博會上可以感受到大負載已經不再是協作機器人難以突破關鍵點,例如,遨博智能發布的AUBO-iS35協作機器人具有高達35kg的負載能力;節卡機器人推出的JAKA MAX40是一款大負載工業協作機器人,其負載能力直接提升至40KG;達明機器人的TM30S大負載協作機器人,擁有最高達35KG的負載等等。在精度層面,例如,艾利特協作機器人在重復定位精度上已經能夠達到0.02mm的驚人水平,足以媲美國際頂尖廠商等。

不光如此,近些年來,協作機器人的國產化率在逐步提升,在工業機器人多年的發展歷程鋪墊之下,協作機器人產業鏈日益完善,從減速機、電機到控制系統,國產廠商的參與度逐漸提高,國產核心零部件也加快了進口替代的步伐。例如,日前,在科創板的IPO進程中取得了新的進展的浙江環動機器人關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成功生產出了足以抗衡國際一線的高品質精密擺線行星減速機,且價格優勢明顯,實現了機器人“核心”部件的國產替代,成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遨博智能開發了具有全部知識產權的協作機器人產品,實現核心部件全部國產化,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

在全球化布局層面,國產協作機器人廠商為了突破內卷開始瞄準海外市場,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出海成為其產業布局的一大方向。例如,節卡股份在日本名古屋、德國紐倫堡等地已設立分支機構,海外業務已覆蓋歐洲、北美、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越疆科技也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2021年至2023年,越疆科技海外市場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48.1%、58.1%、59.1%。這種國際化的市場布局不僅提升了品牌的全球影響力,也為公司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隨著國產協作機器人行業的蓬勃發展,未來無疑將有更多的企業踏上IPO的征途,這不僅是企業成長的標志,也是行業成熟度的體現。上市對于企業而言,是一次蛻變,更是一次考驗。它不僅為企業帶來了資金的活水,更帶來了市場的期待和投資者的審視。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將資本市場的力量轉化為內在的創新動力,如何將資金投入到關鍵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中,如何在全球舞臺上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將成為每個協作機器人廠商必須深思熟慮的戰略課題。

審核編輯(
李娜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萬宇科技攪拌摩擦焊智能裝備領航者,榮獲“工業母機重點企業”殊榮

走過漠河、長白山,海爾推出最抗凍熱泵中央空調

“急功近利”下,激光行業陷入“虛假繁榮”!

“軟硬”PLC之辯背后,國產PLC如何走好深度變革之路?

通知 | 關于召開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六屆八次理事會暨六屆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