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實現工業控制100%國產化——gongkong®專訪杭州和利時自動化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德成

實現工業控制100%國產化——gongkong®專訪杭州和利時自動化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德成

2021/10/29 16:44:47

和利時的發展歷程可謂是中國工業自動化企業奮斗的縮影,其引領中國工業自動化產業前進的同時為我國國產化事業作出突出貢獻;而這一切成就絕非偶然,用劉德成的話來說,和利時從根本上是一個求真務實的實干型企業。

在28年的發展歷程中,和利時致力于發展自主創新核心技術,實現了控制領域多項產品、技術創新,并均在市場上得到大面積應用,為工業控制系統的國產化夯實基礎。

縱觀和利時的成長發展歷程,分為四個階段:

孵化階段:

1993-1996年,和利時從電子部六所的一個科研課題組轉化為面向市場、自主經營的事業部;

雛鷹試飛:

1996-1999年,和利時在國內市場上積極開拓,邁出了穩健的第一步;

羽翼豐滿:

1999-2009年,和利時承擔起國家關鍵行業設備系統國產化任務,實現了多領域的發展,并成功上市;

大展鴻圖:

2010-至今,和利時實現了集團化發展,并在國際市場上產生一定影響力,實現高速穩健發展。

在2021年10月20日舉辦的“2021易派客工業品展覽會”現場,和利時重磅發布新產品——HOLLiAS MACS IC完全自主可控DCS系統。該新品從元器件、操作系統到應用軟件,實現了100%國產化。

未命名-3.jpg


從技術進步洞察產業發展,國產化替代正當時

從最初單純的基礎控制系統提供商,成長為自動化領域一體化解決方案及全生命周期服務提供商,和利時逐步完成了自身定位的轉變。如今,和利時業務集中在工業自動化、交通自動化、醫療大健康、能源環保四大領域,其核心產品在石化化工、火電、核電、交通等多個行業全面實現國產化替代。

回顧和利時最初的發展方向,劉德成表示,當時是順應國家發展的大形勢,在國家能源產業快速建設發展過程中,和利時作出許多突出貢獻,助力我國電力領域及核電領域逐步實現了控制系統國產化。在石化、化工、油氣領域,和利時同樣擔起重任,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探索取得了驕人成績,成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石化化工企業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

國產替代的任務光榮而又艱巨,有著工匠精神和求真務實基因的和利時始終保持著創新的熱情。在此次展會中,和利時重磅推出的“HOLLiAS MACS IC 完全自主可控DCS系統”新品,真正實現了從元器件、操作系統到應用軟件100%國產化。

WechatIMG76.jpeg

從軟件平臺來講,該系統的管控一體化軟件平臺融合了DCS系統(OT)與先進的工業互聯網技術(IT),采用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從硬件來講,該系統采用國產龍芯CPU,從存儲到運算等每一個核心元器件都是‘中國制造’。該系統已經在國家管網華南分公司成品油管道項目中成功投運,目前運行情況良好。

——劉德成

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安全可控的國產替代勢在必行,劉德成認為,任何一項歷史性技術創新突破都不是憑借一己之力可以達成的,該系統之所以能夠實現100%國產化目標,不僅源于和利時人對研發的專注及不斷投入,還與國內廠商各項技術發展水平整體大幅度提升有很大的關系。

從傳統控制走向智能控制,轉型是企業必然出路

和利時的成長可謂中國工業自動化企業奮斗的縮影,在其28年的發展歷程中,和利時趕上了中國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和利時依托自身技術優勢成長為自動化領域的領頭羊。伴隨自動化市場用戶對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需求日益增長,和利時逐步從傳統的自動化系統提供商升級為數字化、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這次展會和利時參展主題為‘智能控制、智慧管理、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即和利時集團戰略方針”劉德成告訴小編,“在‘智能控制’方面,本次展會展出了和利時2020年推出的 ‘OpticVIO工業光總線智能I/O系統’”。

WechatIMG77.jpeg

自DCS系統出現并發展至今的近50年歷史中,一直都是采用通過傳統銅芯電纜將標準信號送到控制室的模式,盡管期間也出現過其它各種類型的總線協議,但都存在一個共性特點,即對現場儀表的選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那么,有沒有一種更先進的總線技術可以將傳統儀表與控制系統直接相連呢?基于此,和利時創新推出可放置于工業生產現場的‘Optic VIO工業光總線智能I/O系統’,顯著提升工業現場信號傳輸效率及質量的同時支持傳統儀表的接入。

和利時2020年推出的這款‘Optic VIO工業光總線智能I/O系統’的核心技術有兩方面:一是‘工業光總線技術’,該技術可以幫助用戶減少大量傳統電纜用量,二是‘多功能I/O’技術,該技術支持軟件遠程定義不同信號類型。以上技術可以降低30%以上的儀表總成本,減少70%以上機柜數量及機柜間的面積,同時大幅度加快了整個項目施工建設的進度,減少了項目整體的碳排放,符合國家對工業領域的綠色低碳發展目標。

——劉德成

從縱向深耕到橫向聯合,創新永不止步

作為高科技企業,和利時一直堅持自主研發可靠、先進、易用的技術和產品,每年將營收的10%左右用于技術創新,擁有千余人的研發團隊,擁有自主產品開發專利及軟件著作權800余件,參與并主持多項國家標準的制訂,承擔了數十項國家級重大科研攻關專項及工業強基項目。

“2020年,和利時發布與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北京達美盛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迪飛平臺’,實現了控制技術與數字化工廠集成,以二維和三維模型為載體,集成工程設計、采購、施工、項目管理、調試開車原始數據為一體的數字化模型,為用戶提供操作與運維一站式服務。”劉德成舉例說道。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數字化時代,和利時深諳創新的重要性。劉德成認為,和利時將不斷創新,即如何在原有基礎上結合用戶需求進行創新,同時要有的放矢的創新,要給用戶帶來價值,要能夠解決用戶在生產運行和設備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未來,和利時將會在石化化工等流程行業生產工藝和設備上持續耕耘,不斷完善和提升軟件性能,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劉德成坦言,經過28年的發展,和利時的控制系統已經具備非常高的成熟度和穩定性。例如,2019年投運的中安聯合170萬噸/年煤質甲醇和轉換烯烴項目上,和利時作為MAV主供應商提供‘HOLLiAS石化一體化解決方案’,該項目I/O硬點80000點左右,卡件6000多塊,運行至今無一塊模塊發生故障也沒有一個通道出現質量問題,客戶對和利時產品及服務非常滿意,認為和利時在該項目上創造了奇跡。

談及對和利時未來發展的期許,劉德成表示,希望和利時能夠發展成為一家百年老店,不斷通過技術創新賦能社會發展,踐行“用自動化改進人們的工作、生活和環境”的企業宗旨。

打鐵還須自身硬,和利時用28年發展歷程印證了這一道理,最終成長為一家可以與國際一流大企業同臺競技的行業標桿。國產替代仍有時,但長路漫漫終可期,正是因為有和利時這樣的國產先鋒,國產替代的每一步才邁得堅實而有力。



審核編輯(
吳新慧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