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長三角邁向“碳中和”目標 施耐德電氣在常州啟動綠色智能制造創新示范計劃
中國常州,2021年6月2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指導、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智薈中歐,綠創未來”中歐低碳合作交流大會暨綠色創新發展國際示范區創建啟動儀式舉行。現場,與常州市人民政府攜手啟動“綠色智能制造常州創新示范計劃”(“創新計劃”),旨在以從咨詢到落地,覆蓋離散、混合及流程工業的綠色智能制造與工業碳中和解決方案,助力常州工業智能制造領域在信息共享、節能減排、產業互聯等層面的創新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工信部國合中心)副主任李毅鍇,法國駐滬總領館經濟參贊穆西石 (Pierre Moussy) ,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常州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方國強,常州市副市長、武進區委書記李林,副總裁、服務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陳蔚蔚等共同見證并啟動“創新計劃”。
綠色智能制造常州創新示范計劃正式啟動
“綠色智能制造常州創新示范計劃” 包括長效信息溝通、教育培訓、項目交流及低碳示范項目等層面的合作,將為常州本地工業企業節約能耗約10%-15%,降低工業碳排放量8%-10%。
作為國務院認定的長三角地區中心城市之一與先進制造業基地,常州將建設工業智造明星城這一產業目標寫入自身“十四五”規劃,更從制造業基地、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高水平產業園區等多維度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在推動產業的高效與可持續發展方面,作為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始終致力于以創新能力和數字化技術引領、踐行“綠色智能制造”,推動工業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加速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邁進。
此次以中歐低碳合作交流大會暨綠色創新發展國際示范區創建啟動儀式為平臺,與常州市人民政府開展“綠色智能制造常州創新示范計劃”,旨在以工業企業數字化診斷、碳排放核算、低碳解決方案標準創建等方面為切入口,為常州近千家具備耗能、排放優化需求的企業提供節能診斷及解決方案,助力常州國際化智造名城的打造及新綠色經濟增長點的形成。根據合作計劃,將以武進綠建區為核心,建立綠色智能制造技術培訓和教育平臺,安排相關專家到常州開展交流培訓,并定期舉辦國際綠色智能制造論壇。
常州市副市長、武進區委書記李林表示,實體經濟和制造業是常州的基礎與特色,“創新計劃”等一批重要項目啟動,將為常州市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帶動常州及周邊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注入新的動力。
“很高興看到法國企業在中國經濟向低碳過渡上做出的貢獻,借助數字化技術提升能源效率和智能制造水平,是企業邁向碳中和的關鍵。”法國駐滬總領館經濟參贊穆西石表示,“相信與常州市的攜手努力,將幫助更多當地企業減少碳足跡,提升綠色智能制造水平。”
自2018年以來,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在推動綠色智能制造先進理念傳播和相關領域的中法技術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對于此次合作,陳蔚蔚表示:“綠色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首要目標,此次‘創新計劃’是綠色智能制造理念在城市和園區層面落地的具體行動之一,將聯合各方在工業企業數字化診斷、碳排放核算、低碳解決方案標準創建等方面開展工作,為常州制造企業賦能,實現提質、降本、增效目標。”
針對工業節能領域的應用實踐,數字能源服務業務總經理楊平在交流中表示,無論從頂層戰略規劃還是到運營層面的綠色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和服務,將會助力相關企業走好數字化“先手棋”,實現資產管理健康、電氣系統優化、能源效率提升的目標。
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入,綠色智能生產線改造項目合作將通過在相關領域的技術引進、合作開發,實現工廠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方面的改造升級,從而實現降本增效。作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區域在產業數字化升級加速、邁向碳中和目標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在長三角區域的布局由來已久,相信通過在綠色智能制造及減碳增效領域的合作,將為長三角工業企業的綠色低碳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關于施耐德電氣
施耐德電氣的宗旨,是賦能所有人對能源和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動人類進步與可持續的共同發展。我們稱之為Life Is On。
我們的使命是成為您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數字化伙伴。
我們推動數字化轉型,服務于家居、樓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和工業市場。我們通過集成世界領先的工藝和能源管理技術,從終端到云的互聯互通產品、控制、軟件和服務,貫穿業務全生命周期,實現整合的企業級管理。
我們是一家擁有本土化優勢的全球企業,致力于推動開放的技術及合作伙伴生態圈,積極踐行有意義、包容和賦能的共同價值觀。

提交
進入AIGC時代,UPS迎產業變革新拐點
數字孿生“化實為虛”重塑機場行李檢測,讓旅客體驗高效出行
以數字化夯實糧油產業根基,守護“天下糧倉”
2023 ID智享未來設計獎揭曉 共繪未來家居生活無限可能
致勝新格局:從煉化看過程自動化的創新與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