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十年開啟,工控布局正當時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季度經濟數據。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5%,制造業同比增長27.3%,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產品產量同比增速均超過60%。
一系列亮眼的數據,無不在宣示著中國工業制造業的強勁復蘇與崛起。尤其是工控行業,在疫情重壓下,仍保持逆勢翻盤的態勢。
有預計稱,2019-2021年,中國工控市場將保持年均12%以上的快速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00億元,“十四五”有望實現8%的年復合增長率,工控行業黃金十年開啟。
財報表現亮眼
“哀鴻一片”的2020年已經過去,國內各大工控企業究竟過的怎么樣呢?工控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部分上市企業2020年度的業績報告,讓我們用數據說話。
匯川技術
2020年,匯川技術營業收入為115.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7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85億元,同比增長118.98%。其中,通用自動化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工業機器人業務均取得快速增長。
昊志機電
2020年,昊志機電營業收入達8.76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49.1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8275.78萬元,同比增長153.37%。主要歸因于公司原有數控機床主軸、轉臺等業務較上年同期實現較大增長;公司新開發的超聲波焊接系統等口罩機核心部件帶來較大業務增增量。
英威騰
2020年,英威騰營收22.86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9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37億元,同比增長146.16%。報告期公司采取控費、降本等措施及國家推出降稅減費等系列優惠政策致報告期內期間費用有所下降。
中控技術
2020年,中控技術營業收入為31.5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5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23億元,同比增長15.81%。基于公司對工業4.0產品譜系的研發,工業軟件“APP+SaaS”化改造,在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應用推廣方面取得進展,同時海外業務也在有效拓展,業績穩定增長。
上海機電
2020年,上海機電營業收入達233.9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9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30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隨著國內疫情的緩解,電梯產品需求在去年二季度開始恢復性增長,公司在7月份更是取得了“單月生產、發貨、簽約量超萬”的歷史性突破。
雷賽智能
2020年,雷賽智能實現營業收入9.46億元,同比增長42.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6億元,同比增長63.55%。公司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推廣新產品和新的解決方案,其中第七代交流伺服系統產品取得重大突破;總線控制產品在報告期內實現快速增長;公司產品及解決方案在5G、半導體、光伏等新興行業取得更多應用,同時在3C、雕刻、噴印等傳統行業快速復蘇。
許繼電氣
2020年度,許繼電氣實現營業收入 111.91 億元,同比增長 3.1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7.16 億元,同比增長 52.16%。智能變配電系統、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系統、智能電表、智能中壓供用電設備等業務板塊,產品毛利率均實現不同幅度提升。
信捷電氣
2020年,信捷電氣營業收入為11.3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4.6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2億元,同比增長102.92%。公司DS5產品系列取得市場整體認可,行業解決方案逐步成熟獲得客戶信賴,帶動了整體業務增長。
大族激光
2020年,大族激光營業收入達120.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8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33億元,同比增長45.27%。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公司各項主營業務有序開展,消費電子業務需求好于預期,產品訂單穩定增長,PCB業務訂單也大幅提升。
海得控制
2020年,海得控制實現營業總收入22.66億元,同比增長10.06%;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27億元,同比增長142.21%。從業務結構來看,“工業電氣產品分銷業務”是企業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具體而言,“工業電氣產品分銷業務”營業收入為13.2億,營收占比為58.4%,毛利率為11.8%。
華中數控
2020年,華中數控營業收入為13.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77萬元,同比增長81%。業績增長來源于數控系統和機床領域,同時新能源汽車配套板塊和特種裝備板塊的業務出現爆發式增長。此外,紅外人體測溫產品的收入也實現大幅增長。
藍海華騰
2020年,藍海華騰實現營業收入為4.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6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129.54萬元,同比增長133.67%。公司積極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加強產品推廣,深入拓展市場業務,實現了主營業務穩定向好。
*以上企業排名不分先后
● 財報看點
從上述本土自動化上市企業財報中可以看出,2020年,各類自動化企業均取得優秀的年度“成績單”,且部分企業凈利潤增幅較大。綜合原因工控小編歸結為以下幾點:
圖片疫情影響下,內資品牌搶抓先機,并充分受益于國家大力推動國產化替代進程,以匯川、信捷為代表的內資龍頭快速崛起,市場份額大幅提升。
圖片全球疫情防治效果分化明顯,海外制造業(尤其低端制造業)在原材料供應、加工制造及運輸等環節受到嚴重沖擊,大量制造訂單向國內轉移,如口罩、家電、電機、紡織品等,帶來全球制造中國化率的提升,并支撐國內工業增加值、出口訂單、企業利潤等指標持續回升。
圖片疫情爆發后,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中小型民企認識到自動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2020年工控行業表現得到初步驗證。且伴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未來,中小企業自動化滲透率仍將顯著提升。
工控布局正當時
隨著下游應用市場的逐漸回暖,以及智能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光伏、醫療設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物流等也將維持高景氣度,在拉動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進一步印證中國市場的強勁復蘇。
工業機器人
疫情影響下,“機器換人”的現象加速蔓延,有數據統計,2020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工業機器人產量再創新高,累計達237078套,同比增長19.1%。同時,多項數據表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300-400億元。
工業機器人市場的高景氣度,從新松、新時達、埃斯頓等國產機器人龍頭企業2020年的財報表現中可見一斑。
新松發布了2020年度財報公告,凈利潤預測為1.29-1.87億元,與2019年的2.93億元,降幅約為36%-56%。2020年;新時達營業收入為39.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4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959.46萬元,同比增長67.18%;2020年,埃斯頓營業收入為25.1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1.8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億元,同比增長133.49%。
工業機器人的快速增長,導致本土核心零部件市場需求也水漲船高,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包括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系統等,是工控行業下游重要應用市場之一。
當前,國產智能高端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與外資企業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國內企業進一步技術追趕之下,核心零部件已經具備國產化能力,如減速器方面,綠的諧波2020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2億,同比增長16.5%;實現歸母凈利潤8205.3萬,同比增長40.3%。2020年公司諧波減速器生產量為11.22萬臺,同比增加26.9%,銷售量為11.09萬臺,同比增加25.19%。
長期來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隨著工業機器人加速向中低端領域滲透,在中低端領域占有優勢的國產本土企業將迎來發展良機,同時也有望帶動國產核心零部件的協同發展。
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在中國屬于一個朝陽產業,自動化產品在該行業將擁有相當大的潛力市場。“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十四五”規劃都明確將高端醫療設備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同時,也為進一步強化醫療器械產業的國產替代打開通道。
有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收入預測躍升至8000億元以上,自2015年來,該行業年均增長率保持在20%左右。
我國領先的醫療器械生產商——邁瑞醫療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0.64億元,同比增長29.76%,主要受益于國際市場對相關抗疫產品,如監護儀、呼吸機、輸液泵、新冠抗體試劑、便攜彩超、移動DR等產品維持較高水平的需求量。
尤其是疫情爆發后,醫療設備的需求激增,從產業鏈布局來看,上游為電子器件供應、材料供應等基礎設備支撐,中游為醫療器械的制造和檢測,下游為醫療機構、實驗室等其他終端市場。
醫療器械產業迅速發展,給其他相關產業帶來了眾多的機遇。而在這些眾多機遇中,自動化企業切入點機會更大。
國際知名的醫療器械巨頭——西門子,其醫療業務涉及影像診斷(包括超生診斷)、先進治療和醫學診斷產品等、近年西門子開始構建數字化醫療生態圈,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布局數字化醫療。
國內廠商如步科在醫療設備領域也有布局,與西門子等醫療器械大廠合作,為協助CT機、醫學X光機生產,提供核心伺服電機、伺服驅動系統等部件。
光伏新能源
2020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為48.2GW,同比增長60%,累計裝機規模為253GW;光伏發電量2605kWh,同比增長16.2%,占總發電量的比重升至3.5%。
在“十四五”規劃及“碳中和”發展目標下,光伏成為新能源的下一風口。在新基建拉動之下,大量5G基站、邊緣技術服務器、電動汽車的充電樁都需要強大的電力能源作為支撐。
從產業鏈來看,近年來,國內從上游的硅料、到中游的硅片、電池片,以及下游的組件等,整體都保持著穩定的增長率。
太陽能光伏設備是集機械、電氣、信息、控制等多學科于一體,涉及溫度自動控制技術、精密傳動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成套裝備自動化控制技術、機械結構、視覺檢測技術、圖像分析處理技術、信息系統軟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工藝集成技術等多個前沿技術,技術含量較高。其具體涉及的自動化產品包括控制器、逆變器、變頻器、儀器儀表、控制系統及監控系統等。
如正泰電器在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運營、EPC 工程總包及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制造及銷售業務方面持續深耕。2020年半年報顯示,正泰電器的主營業務低壓電器、光伏業務營收分別占比56.01%、43.42%。
英威騰在新能源業務板塊,從光伏并網發電,到光伏儲能,再帶光、儲、充一體的新能源業務布局,其中光伏逆變器成為其知名核心產品。2020年半年報顯示,英威騰新能源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24.36%。
十年黃金期,你看好工控企業在哪些行業的表現,歡迎文末留言討論。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