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西門子講述“數字中國”背后的智能基礎設施新生態
數字化=成長驅動力,這在“數字中國”建設上尤為明顯,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其中,智慧城市無疑是實現“數字中國”的核心載體。
“我們認為,打造智慧城市是城市化最有效和最可持續的方式,即通過創新技術打造高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宜居城市,從而塑造更美好的社會未來。”西門子大中華區智能基礎設施集團總經理貝拓明(Thomas Brenner)說。
西門子大中華區智能基礎設施集團總經理貝拓明(Thomas Brenner)
作為率先將數字化作為集團發展戰略的全球技術領先企業,西門子致力于促進數字化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在包括智能樓宇、智能電網、智慧園區、數據中心、智能制造和智能交通等智慧城市的六大核心場景發揮積極作用,讓廣大客戶乃至全社會受益。
數字化、綠色是中國未來發展之重點
每一個五年規劃都是對下一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引。新近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留給貝拓明深刻印象的有兩個關鍵詞,分別是“數字化”和“綠色”。而另一個令他振奮的消息是,中國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貝拓明認為,這些都關系國計民生,關系企業興衰,深刻影響中國未來發展。西門子能以創新技術幫助客戶積極應對城市和基礎設施所面臨的各項挑戰,并通過智能地連接能源系統、樓宇和工業,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宜居世界。
貝拓明表示,為攜手客戶和社會實現這一目標,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業務將充分發揮其優勢。首先,在業務定義上,智能基礎設施是指應用“數字化雙胞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物理基礎設施與數字化技術相融合,利用海量的數據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優的性能,來提升現有資產的利用率。通過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可以更好地規劃和模擬產品。它可以作為系統或方案當中的一部分,模擬該產品與其他產品或服務互相影響的過程。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能夠集聚其在工業、能源管理、樓宇科技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助力各級城市的電力公共事業、工業、基礎設施和樓宇客戶實現更加高效、可靠、靈活和節能的可持續運營。
具體而言,其一,西門子擁有更優化的能源管理及配電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其二,在化石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趨勢下,西門子已將可再生能源納入到公司整個能源供給體系當中,諸如,能源存儲、數字化變電站、分布式能源系統、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智能電網等;其三,利用樓宇自動化技術、云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和數字化雙胞胎等眾多創新科技,西門子致力打造“知學善用”的智能樓宇,主動響應人們的需求,助其實現科學決策和精細管理;其四,攜手客戶共創一種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智能基礎設施新生態,形成人與創新技術、人與基礎設施、人與可再生能源之間的良性互動。
數字技術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智能嬗變
細數前身,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業務由過去的工業、能源管理、樓宇科技三個業務板塊的部分業務組成。西門子優秀的工業基因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
以數字化雙胞胎技術為例,貝拓明表示,這項技術在數字化工業集團、智能基礎設施集團中的表現重點確有不同。
比如,在電網管理方面,西門子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通過分析電網的負荷、能源供給等要素,不斷優化能源使用,形成更高效的能源流動。這其中就會使用數字化雙胞胎技術,更好地規劃和模擬整個系統的結構、運行和性能,這在復雜環境當中尤為重要。配有現代電網的園區可以利用數字化雙胞胎技術優化配置,以大幅度提高園區效率、可用性和可持續性。
“樓宇作為城市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其智能化將是未來智慧城市的重要構成環節。”貝拓明說,人們對此的期望是創造更舒適、更安全,同時又更節能環保的完美空間。
在樓宇的設計和施工階段,人們可以利用數字化雙胞胎技術捕獲建筑的靜態數據,諸如樓板尺寸、房間數量、窗戶、線路,以及所部署的技術設備和建筑材料等,然后利用可視化和仿真的方式,設計最佳的疏散路線、空間布局和能耗方案,并提高建筑工程效率。即便是現有或舊樓改造,數字化雙胞胎技術也能實現很大改觀,利用建模、算法來不斷為這些現有樓宇的節能改造做出能效的改變。
未來,借助數字化雙胞胎技術不僅可以動態調整樓宇功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或天氣情況,智能樓宇甚至還能對火災進行監測與預警。一旦發生險情,智能系統能自行將火災地點、人群聚集、逃生位置等實時信息發送給前往火災現場的消防員,為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碳中和”宏圖下的節能方略
節能,乃人類發展的永恒命題。今年9月,中國向全世界承諾的“2030年前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減排目標。這就意味著從2020年到2060年這40年間,我國各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量要從2018的每年約134.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減少到接近零,無法減排的部分通過包括增加再造林、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等在內的各種碳匯措施來中和。
在去碳化(Decarbonization)、分布式(Decentralization)和數字化(Digitalization)的3D戰略下,西門子于2015年就提出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的碳中和,并投入一億歐元來實現這一目標。
據貝拓明介紹,西門子在中國部署了兩套光伏發電系統,其一是西門子中心(北京)的屋頂光伏項目,借助西門子數字化光伏運營云平臺,光伏發電系統能夠進行精細化運維。西門子北京園區的碳排放有望在未來25年里減少超過8700噸。
其二則是西門子上海中心大樓,主要采用了集裝箱式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這套供電系統既能存儲電能,也具有成本優勢,能夠幫助西門子更高效地完成節能目標。通過部署上海項目,西門子每年可減少碳排放500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貝拓明說,“西門子會在這方面持續努力。”
攜手客戶共創智能基礎設施新生態
后疫情時代,大規模人員流動或集聚依然受限,而更加貼近客戶、更好服務客戶,是西門子不變的主題。
2020年12月8日,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卡車巡展從上海正式啟航。在接下來的兩年里,西門子這一以卡車為載體的創新移動展示平臺,將走遍中國70多個城市,走到客戶及合作伙伴身邊,全面展示和分享西門子在智能配電、電機智能控制保護和智能樓宇等領域的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產品及行業解決方案。
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巡展卡車內景
從各大行業的市場需求出發,西門子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端到端的產品組合和行業解決方案,涵蓋配電、電網邊緣、智能樓宇等廣泛領域,并提供貫穿行業生命周期的全系列產品、系統及服務,賦能行業客戶實現供電穩定、高效減排,以及全價值鏈的數字化升級。
目前,西門子已經在電子廠房、供電局、石油石化、智慧園區、商業綜合體、醫院、數據中心、地鐵及鐵路等基礎設施領域,攜手客戶共同打造了上海中心大廈、阿里巴巴張北數據中心、上海地鐵、青島中德生態園被動房技術中心和京博石化能源供應及管理項目等諸多行業應用成功案例。
“我們希望將西門子在智能基礎設施領域的創新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帶給中國數十座城市的數千家客戶,并通過深入而有效的溝通進一步驅動與客戶的價值共創,共建基礎設施新生態。”貝拓明解讀道,“這其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數字化。我們希望與合作伙伴,包括客戶一起來建立一個以數字化為核心的生態系統。”(文/gongkong張麗瑩)

提交
旭派集團獨家贊助!第二屆來華留學生國際商務決策模擬大賽暨尖烽時刻國際賽決賽順利舉辦
工控軟件-亞控云版組態王KingView8.0
信息安全產品-亞控國產化高端監控平臺KingSCADA4.0信創版
工業云平臺-亞控工業云操作系統WellinOS4.0
工業APP-亞控數字工廠管控平臺KingFactory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