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自主移動機器人:打開人機協作的無限想象空間
2020年過半,新冠疫情這位“不速之客”迫使絕大多數企業意識到一條重要生存法則,即“機器換人”,事實證明,智能化程度越高的企業受到的風險沖擊越小。且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機器換人”成為新焦點。
有分析稱,到2030年,全球將有2000萬個制造業崗位被機器人取代。但“機器換人”并非行業發展的初衷,隨著工業制造業細分化程度越來越高,機器人應用的要求也隨之拔高。機器無法完全取代人,人機協作才是智能化工廠發展的主流趨勢。
在今年7月舉辦的慕尼黑上海電子生產設備展上,眾多的優秀機器人企業紛紛亮相,其中協作機器人成為精彩看點。當前協作機器人應用非常廣泛,正成為國內傳統機器人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之一。
自主移動的協作機器人與傳統機器人相比究竟有哪些優勢?協作機器人在國內市場表現如何?帶著這些疑問,中國工控網采訪到了全球協作移動機器人的領先廠商名傲移動機器人(Mobile Industrial Robots,簡稱為MiR)中國區總監袁億米先生。
MiR中國區總監袁億米
AMR VS AGV,不僅僅是自主靈活
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無人搬運車,即通常所說的AGV小車,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s),自主移動機器人,即通常所說的協作式移動機器人。從自動(Automated)到自主(Autonomous),優勢顯而易見。
“AGV是在固定軌道上運行的機器,而AMR可以將其理解為無人駕駛的車輛。”袁億米解釋說。
MiR自2013年成立以來,致力于為全球汽車、電子產品、物流、醫療等領域提供先進的自主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相比較傳統的AGV小車,MiR自主移動機器人就是對AMR完美的詮釋。
“第一,MiR自主移動機器人具備slam技術可以輕松實現自主定位和路線規劃,通過激光傳感器技術準確判定自身所處位置和周圍環境,首先明確了‘在哪里’的問題。第二,MiR擁有路徑規劃功能,類似于GPS,輸入目的地,通過算法自動規劃路徑圖。這里就明確了‘去哪里’的問題。第三,自主移動機器人在行駛過程中會自動規避障礙物,保障行駛過程的安全性。第四,它具備先進的智能通訊接口功能,保障了它與其他控制設備可以進行通訊?!痹瑑|米補充說。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自主性,以及安全性,與現代智造車間環境十分契合。傳統AGV被限制在一個固定的路線重復機械化的運作,輕易改變其行徑會導致成本增加,而“變”卻是AMR的優勢,不受運行軌道限制,每次任務執行的運行軌跡都可以自主規劃。
MiRGo 開創無限可能
MiR作為協作機器人領跑者之一,在對自主移動機器人的研發創新方面擁有無可替代的發言權。
MiRGo平臺的推出,打開了“MiR+”不同搭配的定制化應用之門。目前,MiRGo平臺能提供超過80多款配合MiR自主移動機器人的應用,其用途包括框架/貨架、牽引裝置、頂升裝置、傳送帶、機械臂、通信、站點等。
談及MiRGo平臺推出的原因時,袁億米告訴工控小編:“雖然MiR的產品目前已經做到非常易用,開箱即用的效果,但是客戶使用MiR項目的總體成本,MiR只占到30%-70%,剩下很大一部分是定制化,或非標的內容,這樣就會增加客戶項目實時周期和成本。引入MiRGo平臺,會有第三方專業開發人員為MiR自主移動機器人開發量身定制的應用,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MiR對MiRGo伙伴開發的應用會進行嚴選檢測,范圍涵蓋交付能力、質量和功能性等,通過全面檢測才會推薦給客戶。這樣客戶就省去前期設計、測試、迭代的成本,真正做到即買即用。”
此外,MiR還將不斷探索MiRGo平臺的應用方案陣容,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為客戶提供更豐富的選擇。據了解,MiR每年堅持發布一款機器人新品,如MiR1000、MiR500、MiR200、MiR100,分別對應著1000、500、200、100公斤的載重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MiR推出的MiR250機器人,可謂集結了以往研發和設計經驗,性能大幅提升,再次刷新了內部物流的標桿水平。
MiR250
“MiR250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載重能力高于100和200公斤的機器人,同時它的速度和效率比100、200公斤的還要快,MiR250速度可達2米每秒,而MiR100是1.5米每秒,MiR200是1.1米每秒。另外,它的電池充放比是目前所有移動機器人產品中最高的,它可以運行13個小時,但充滿電只需要1個小時,大大節省了充電時間,提高了運行效率?!痹瑑|米說。
后起之秀,未來可期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到2022年全球投用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將有望增至70萬臺,為制造業、電子商務和醫院等各領域創造價值。
自主移動機器人未來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可觀?!癕iR剛加入中國市場之初,自主移動機器人行業‘玩家’不過一兩家,如今已經發展到20多家,AGV、二維碼移動機器人(用于電商倉庫)在中國市場占比較大,但近年來增長趨于緩和,AMR的需求增長最為強勢,尤其是制造行業?!痹瑑|米告訴工控小編。
尤其是某些特定行業,MiR自主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直擊客戶痛點,為制造行業客戶創造更多價值。近期,MiR攜手上海摯錦科技運用自動化技術進一步推進智能物料管理,將MiR自主移動機器人集成到摯錦科技的智能物料管理系統平臺。該系統通過與自主移動機器人的配合使用,處理EMS行業中多種應用需求,諸如物料處理及數據采集等,為EMS客戶生產線的物料運送實現自主控制。
機遇的另一面必然也伴隨著競爭和挑戰。作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袁億米表示,中國市場的優勢在于政策的有力推動為自主移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創造了利好環境。面向中國市場,主要的挑戰在于市場對AMR的認知度不夠,即AMR是什么?它能為企業帶來什么價值?如何使用AMR?在培育市場認知方面尚需要一段時間。
進軍中國市場,自然要做好本土化開發,才能長久立足。MiR在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發展特點和需求后,對癥下藥的做好本土化服務。
“在產品特定功能上,MiR針對中國市場做了一些加強。例如中國醫療領域需求旺盛,對醫療建筑電梯的自動化改造做了相應支持;針對某些占地空間狹小的特定化產線的需求,我們需要對自主移動機器人如何配合在狹小空間的運作進行思考;MiR的一些培訓、資料,以及產品軟件界面均支持中文服務等?!?/p>
對MiR來說,做好本土化工作遠不止于此,如何更進一步地順應智能化、數字化時代制造工廠的發展需求,研發出更加智能高效的機器人產品才是對市場最大的貢獻。如何在智能化發展浪潮下保持強勁的市場競爭力?袁億米告訴工控小編:“自主移動機器人未來發展更偏向于軟件要求,例如整個工廠中100臺甚至更多的移動機器人車隊協同運作,這時候任務的派發及狀態的監控信息,都需要強大的軟件進行處理和控制。對于軟件發展今后將是MiR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
MiR為各行業提供高效智能的內部物流解決方案,其卓越的靈活性、成本優勢、產能表現獲得市場的高度認可。2019年,MiR在全球和中國區都實現了70%的業績增長,令人驚喜。在今年一季度,中國及全球疫情大爆發時期,MiR市場需求不降反增,增長超出預期,導致了供不應求局面的出現,主要歸因于疫情期間醫療領域消毒機器人等需求量較大。
期待MiR未來能夠不斷超越,在引領人機協作和內部運輸自動化發展上開辟新高度。

提交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中國業務持續突破
降本增效加速、高素質人才攀升,MiR分享2021年中國汽車產線智能轉型機遇
MiR:公共場所消殺升級步入“新常態”
5臺MiR500自主移動機器人助力諾和諾德天津制藥工廠優化內部物流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為企業提供高安全性的內部物流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