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緊守內在“基因” ——訪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劍

緊守內在“基因” ——訪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劍

2019/11/14 10:34:13

基因是什么?是攜帶和傳遞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是決定生命健康的內在因素,支持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


和利時的基因是什么?是強大的交付及服務能力?是對用戶痛點、要點問題的及時響應速度?還是面對困難時的咬牙堅持、務必成功的決心?都是,但好像還不全面。2019年9月26日,和利時TIAS系統助力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線一期工程順利開通,借此項目,筆者采訪到了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劍,與其深入溝通了和利時在城市軌道交通業務的發展和未來,采訪過程中,“基因”一詞被反復提及。


和利時9.png


技術自主的“基因”


大興國際機場線采用了和利時以行車指揮為核心的軌道交通綜合自動化系統(TIAS系統),TIAS系統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北京市科技二等獎、國家重點新產品、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等眾多榮譽和認可,它設計理念先進、技術優勢強大,代表著目前國內綜合監控系統發展的最高水平。


但是十年前,中國軌道交通監控系統還是外國品牌的天下。


“外國的監控系統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人的使用習慣,后續運行維護也有很多的問題,當時我們就想:為什么我們不能研發一套自己的、適合中國的綜合監控系統呢?”李劍說道。


出于對技術自主化的“固執”,以及解決用戶痛點需求的決心,自此,和利時開啟了對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軟件平臺”的深入研發探索,幾年后推出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MACS-SCADA 3.0,徹底替代了進口軟件系統,打破了外國品牌的壟斷局面,并在2010年于深圳地鐵2號線、北京地鐵亦莊線上成功應用。


2014年,北京地鐵燕房線正式開工。作為國內首條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運行示范地鐵線路,和利時花費了超過三年的時間,為燕房線研發TIAS系統,并于2017年助力燕房線順利開通。有別于傳統的綜合監控系統,TIAS系統將車輛信息落地,實現了對車輛、信號、通信、供電、環控、公共廣播等二十多個專業子系統的智能化監視和協同控制,它不僅收集的信息更全面,處理信息的時間更短,且支持全自動無人駕駛。


李劍談道:“TIAS系統使綜合監控從傳統的設備監控飛躍至更廣闊的控制天地,將綜合監控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TIAS系統是和利時城市軌道交通業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TIAS系統在燕房線的成功應用,是對和利時研發實力的肯定,也標志著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全自動化時代的到來,同時也為大興國際機場線提供了技術保證。大興國際機場線TIAS系統,吸取了北京地鐵燕房線的經驗,在建設、運營過程中表現尤為突出,和利時人也以反應迅速、經驗豐富、解決問題效率高獲得用戶的認可。


管理創新的“基因”


“每個和利時軌道交通人,都在內心中刻畫了一道印記,就是對工期、質量的執著。”李劍說道,“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的都是工期緊、要求高的任務,所以,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一直是和利時關注的重點。”


近20年的發展中,和利時城市軌道交通團隊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改進:


首先,為了提高現場測試效率,和利時在公司內部搭建仿真實驗室,模仿現場環境進行內部測試,盡量將問題在實驗室中發現并解決,以保障產品在現場的順利搭建運行。


其次,和利時一直推行工作的“標準化”,從項目搭建、工程實施到運行維護等過程都制定了相應的標準要求,要求所有員工必須按照標準開展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第三,研發并引入自動化工具,也是和利時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舉措。其中自動化測試工具,只需要輸入配置參數,即可自動執行數據點表的核對工作,相對于曾經的人工核對點表,不僅減少了工作量、節省了工作時間,還大大提高了準確性。


也因此,在燕房線和大興機場線建設過程中,和利時人做到了快速、準確地安裝、調試,以及及時、有效地反應并解決現場各類問題,順利完成了“時間緊、任務重、變化多”的艱巨任務。


“公司還在持續規劃,包括圖形自動識別等更多自動化工具的研發,不斷完善和利時的‘標準化’工作。”李劍說道,“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有動力、有信心。”


一年又一年,和利時通過獨有的管理創新模式,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不僅僅是技術研發人才,市場銷售、工程實施、維護服務人才均具備同樣的“基因”,就是對技術執著、對質量的堅守、對工作的精益求精。近20年里,和利時城市軌道交通團隊為北京、深圳、廣州、香港、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內外城市及地區的數十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提供綜合監控系統,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好評。


創造未來的“基因”


“我們和利時人內在有一種‘基因’,就是對技術的敬畏和執著,以及對技術引領的決心。”李劍說道,“和利時的目標,就是要做到行業領先,所以技術創新,一直是和利時的重中之重。”


和利時的強項就是產品、技術,這決定了和利時長期注重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每年都會拿出營收的10%用于研發創新,常年保持數百人的研發隊伍,及時提供當下具有前瞻性技術的產品,致力于從自動化角度創造更好的未來。而和利時城市軌道交通團隊對于未來,也有著自己的創新技術規劃和發展:


首先,發展和利時城市軌道交通的信號業務。和利時軌道交通三大平臺:信號平臺、地面平臺、車載控制平臺,均已經過多條高鐵線路的實踐檢驗,其中京沈高鐵全自動駕駛ATO,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有成熟的高鐵信號技術作為支撐,基于平臺戰略,和利時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信號技術,也可以快速響應,開發出符合用戶需求的信號產品,并在不遠的將來,開啟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研究邊緣計算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業務上的應用。邊緣計算在網絡邊緣,靠近數據源提供低時延、高安全的應用服務,可以實現實時邊緣智能、敏捷應用部署等功能。現在的城市軌道交通控制系統,上層有綜合監控,中間層有各種分散控制單元,底層有執行單元,當我們研發出強大的邊緣計算產品后,就可以省去中間層,直接由上層綜合監控控制底層執行設備,降低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運營、維護成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發展“智慧地鐵”、“智慧車站”。近幾年,“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詞語十分火爆,許多人都在“智慧”二字上深入研究。但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智能”、“智慧”還處在摸索階段,每位業主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利時人正通過與不同業主持續不斷地交流挖掘,提煉出業主們的共性需求,作為和利時下一階段產品研發的支撐。


李劍談道:“我個人理解,‘智慧地鐵’、‘智慧車站’并不單純是信息化,而是綜合更多系統,對整個線路、車站的整體管理,讓運營管理人員、乘客都更便捷、更高效、更舒適、更安全。”和利時研發的“智能運維”系統,正在深圳地鐵11號線做試點,其測試出來的各項數據,將為將來大系統規劃提供依據。


采訪的最后,李劍笑稱:“很多用戶方都說和利時人‘老實’,只知道埋頭苦干,我認為這是‘踏實’,是和利時的風格和烙印。”不管是意義重大的大興國際機場線,還是其它普通線路,和利時都同樣看重,盡其所能地提供最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就如同李劍所說的那樣:“大興國際機場線,是和利時眾多成功開通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之一,它的意義雖重大,但對于和利時來說,所有和利時參建的線路,都與大興國際機場線一樣重要,不管是建設還是運營,都會認真對待、嚴把質量工期,切合用戶痛點需求,恪守安全紅線。”


的確,和利時人沒有那么浮躁,26年聚焦于自身業務,專注于技術自主研發,致力于高效、高質量的工程產品服務,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緊守內在“基因”,用自動化改進人們的工作、生活和環境。


審核編輯(
王妍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升級智能控制體驗 構建智慧城軌生態——和利時參展2024北京-南京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

又雙叒獲殊榮——和利時同時榮獲國內三大動力能源裝備企業“2023年度優秀供應商”稱號

政企合力,共促發展——和利時與杭州市錢塘區人社局、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多方面深度合作

精誠合作 打造一流丨和利時成功簽約中色正元(安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鋰電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

技術創新推動區域合作——和利時受邀出席中國-東盟(馬來西亞)新興產業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