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PLC值得擁有更加平等的競爭機會
“相對于關注和扶持,我們更需要一個與國外品牌平等競爭的機會。”在藍普鋒入選工信部“工業強基工程”可編程控制器(PLC)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后,徐昌榮博士如是說。
工業強基是《中國制造 2025》的核心任務,是來自頂層設計的制造強國戰略計劃,入選示范可謂光環加身,但對藍普鋒而言,長遠戰略固然可期,短期的市場機會更加迫切。
作為廣泛應用于工業領域的核心產品,PLC在中國有著過百億的市場容量。然而,這些市場的絕大部分依舊被國外品牌產品占據。盡管近年來國產品牌進入蓬勃發展階段,但這一局面依舊沒有大幅扭轉。目前,國產PLC早已跨過“粗制仿造”的初級發展階段,那么它的市場“瓶頸”在哪里?國內品牌要如何“逆襲”?帶著這些問題,gongkong?走進國產PLC領先企業——北京藍普鋒科技有限公司,與藍普鋒總經理徐昌榮博士共同探討了國產PLC的發展和未來。
北京藍普鋒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徐昌榮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與快速發展的消費類電子行業不同,PLC行業門檻較高,也相對成熟,很難大起大落。要想做好PLC業務,必須依靠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最終被用戶認可。”自1969年第一臺PLC誕生,如今已經50年,藍普鋒選擇專注于這樣一類產品,是基于其對自身和行業的充分考量。
PLC作為自動化核心產品,在行業發展當中起著關鍵作用。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國內用戶對于PLC的需求一直穩定增長,市場空間廣闊。在國外品牌占據大部分市場的背景下,國產品牌作為新生力量,發展前景可觀。這樣一來,著力發展PLC業務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然而,可觀的市場同樣吸引了部分的“投機者”,低端化、同質化以及“價格戰”的不良市場現象同樣存在于國產PLC市場。
“君子和而不同”,藍普鋒主動定位高端。團隊憑借在自動化領域20多年的摸爬滾打,積累了豐富的產品設計研發經驗。不僅具有技術優勢,藍普鋒對于國內控制器的應用場景也非常熟悉,對于用戶需求、行業發展趨勢“門兒清”。知道用戶在哪,知道用戶需要什么,知道如何滿足需求,有能力把握機遇,這些都是藍普鋒選擇并且能夠在PLC這條路上走到底的充分條件。“從可靠性和安全運行角度考慮,用戶對于國產PLC技術和產品的認可,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雄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產業化經驗,是藍普鋒獲得用戶青睞的重要因素。每一個機會都承載用戶對我們的信任,我們要盡全力做好工作,不辜負任何一次信任。”誠然,點滴積累才是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在基礎夯實后,才能拿出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產品。如今,藍普鋒已經擁有足夠的底氣,等待更多機會的來臨。
除了客觀因素,和很多做國產PLC的企業一樣,藍普鋒也有著自己的情懷。談及創立藍普鋒的初衷,徐昌榮的回答頗具知識分子的責任和擔當:“從最初對PLC一無所知到現在,我們堅信可以在這個行業做出一些成績。我們不僅要在市場競爭中健康存活下來,更要挑起自主核心技術國產化的重擔。產業報國,填補技術空缺,我們希望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國家的發展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一個人一輩子能夠做好的事不多,如果我們能把這一件事做好,就很滿足了。”
“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為什么多年以來,國內PLC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占據?國外產品真的無法逾越嗎?”,徐昌榮表示,“國產PLC難以破局的原因不僅在于技術壁壘,更需要摒棄‘浮躁之風’,專注并發揮自身優勢,才能真正獲得發展空間。”
深諳行業發展,藍普鋒懂得如何發揮自身強項:堅實的技術積累,讓產品性能更佳、可靠性更好、市場競爭力更強;豐富的產業化經驗,讓先進、實用的技術更快落地;快速的市場響應能力,能夠及時響應并滿足用戶需求,搶占市場先機;靈活的運營機制,能夠與重大客戶開展深度合作,建立戰略聯盟,解決用戶難點和痛點;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能夠深入挖掘用戶需求,捕捉市場機遇。“正是憑借對國內市場和用戶的充分了解,藍普鋒才能真正為用戶解決問題,進而體現我們的價值。”
面對IT技術在工業領域不斷推進的浪潮,相對于大談IT/OT融合、工業互聯網以及平臺化發展,藍普鋒似乎更加冷靜。徐昌榮指出:“信息化與自動化的進一步融合,主要的推手是實現了泛在互聯。傳統自動化產業在吸納和融合新技術的過程中,不斷煥發新的活力,包括PLC在內的自動化產品展現了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IT和OT如何融合?工業互聯網怎樣才能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確是PLC廠商必須關注的話題。藍普鋒在洞悉產業發展趨勢,并積極擁抱新技術的同時,采取繼承加創新的策略。與部分企業將主要精力轉移到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做法不同,徐昌榮認為,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自動化行業應該采取漸進式創新,不太適合顛覆性創新。對于藍普鋒來說,認清自身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以實現自己的獨特價值,效果會更好。“藍普鋒的優勢在現場控制層,我們能夠為用戶提供核心控制產品。在完成數據采集、控制運算、運行調節、數據通訊等功能的基礎上,為上層監控、數據挖掘提供基礎數據。與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深度合作,充分發揮各種的特長,形成產業鏈的競爭優勢,最終實現多方共贏。”徐昌榮如是說。
聚焦PLC產品本身,盡管以硬件形式呈現,但其“軟實力”在工業互聯網時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徐昌榮透露:“目前藍普鋒在軟件方面將重點放在硬件的相關配套軟件上,包括嵌入式控制軟件、通訊軟件等,為系統平臺提供標準化、開放性接口,實現工業互聯和數據的深度挖掘。”
對于熱度居高不下的工業互聯網,徐昌榮認為:在工業互聯網體系中,不僅要關注平臺、網絡、安全三大因素,更要關注現場信息處理環節。以PLC、DCS為基礎的現場信息處理層,是構筑工業互聯網系統的基石。若不把PLC等現場信息處理環節提升到重要位置,工業互聯網系統就如同建立在沙灘上的高樓大廈,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在IT界大談、特談工業互聯網的時候,建議大家對工業自動化、現場控制保持一份敬畏之心,花精力去了解工業應用的特點和用戶需求。只有與工業應用深度結合,工業互聯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并長成參天大樹。
“既不被卡脖子,又要共同前進”
徐昌榮認為:中國企業必須掌握PLC的核心技術,并有能力實現產業化,否則我們將受制于人。大力發展國產PLC并不是排斥國外先進產品,而是同臺競技,在競爭中交流、在競爭中發展,共同推動PLC技術和產業的發展。
關于中國PLC企業的競爭策略,徐昌榮認為:隨著PLC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我們應把更多精力放在新興市場,在新興市場獲取更多市場機會。在市場推廣過程中,沒必要把價格做為主要競爭手段,而應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如何為用戶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如何為用戶創造獨特價值。
把握新興行業機遇的關鍵在于價值點的分析,企業對于自身定位要明確,設定精準目標,保持戰略定力,才能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不應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目標明確后,步伐也應當盡可能穩健。”藍普鋒將戰略重點放在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包括節能環保、水處理、軌道交通等傳統行業,以及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所催生的新的市場機會。上述應用領域對現場控制器的性能、模擬量處理能力、通訊能力均有較高要求,與藍普鋒公司的競爭優勢高度吻合。藍普鋒公司進入上述領域后,得到行業用戶的普遍認可。
面對市場機遇,藍普鋒在產品研發方面將持續發力。在保持小型PLC產品競爭優勢和市場增長的同時,通過研制中大型PLC產品,拓展更多業務。在研發過程中,密切跟蹤PLC產品和技術的發展動向,做好開放性接口,在保證與其他設備無縫互聯的同時,也為后續的產品升級、完善和改進留有足夠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在國產芯片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藍普鋒已經計劃研發基于國產芯片的控制器產品,實現PLC產品的全國產化替代,提升我國在PLC領域的安全、自主可控能力。
結語:盡管當前國家對于國產控制器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但真正落實到市場,用戶對于國產產品依舊存在質疑,這不僅需要用戶端扭轉觀念,更需要國產供應商不斷努力,樹立起用戶對于國產品牌的信心。正如徐昌榮所說:“PLC國產化不是喊幾下口號就可實現的,市場最終靠實力說話,需要相關企業持續投入。只有我們的產品性能更具優勢,穩定可靠性更勝一籌,服務響應更加及時,我們的品牌競爭力才會更強。”
此外,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供應商也應當展開深度合作,明確分工,充分發揮各自專長,打造更加完善的解決方案。對此,徐昌榮也呼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建立戰略聯盟,攜手走向國產品牌的明天。(文/gongkong劉婷)

提交
藍普鋒PLC獲評“最具競爭力創新產品”
藍普鋒、翰力華聯合拜訪中國市政華北院
藍普鋒改造潔凈通風系統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提供保障
藍普鋒 RPC3000大型PLC RPC3105 -標準型CPU模塊
藍普鋒 RUNPOWER 公司樣本 20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