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軟件賦予智造更多可能

軟件賦予智造更多可能

——— gongkong®訪EPLAN大中華區技術總監 吳愛國
2019/4/22 9:38:31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在制造業落地開花,我們日常接觸到的硬件設備大都開始搭載配套軟件向智能化邁進,很多我們看起來是硬件的解決方案,其中的“軟”實力正發揮著日益重要且舉足輕重的作用。真正軟件與硬件的集成才能解決工業4.0所要求的共存、互聯、互通、互操作等兼容性問題,才能夠有效幫助硬件廠商打開IT與OT融合的突破口,賦予制造業企業由自動化向數字化進軍的能力。這也是行業巨頭紛紛選擇收購軟件企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在這個軟件成為“炸子雞”的時代,傳統軟件廠商,特別是專注于工業軟件的行業供應商對自身發展以及行業形勢是如何看待的呢?對此gongkong®在2019漢諾威工業展中專門走進EPLAN的展臺,并與EPLAN大中華區技術總監吳愛國先生針對相關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EPLAN大中華區技術總監 吳愛國


真正踐行機電一體化工程

此次參展漢諾威,EPLAN以“通往集成價值鏈的必經之路”為主題,展臺分為產品及服務展示、集成價值鏈展示、虛擬現實展示以及未來實驗室幾個區域,其中,聯合姊妹公司威圖(Rittal)共同展示的集成產業鏈,是本次參展的一大亮點。


 展臺圖

  • 集成驅動全自動線束加工

與姊妹公司威圖立足集成價值鏈的展示與此次漢諾威工業展的主題“產業集成——工業智能”不謀而合。在展臺介紹中,吳愛國通過EPLAN軟件與威圖自動化系統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演示,呈現了控制柜、開關柜設計、制造與配置的無縫集成。吳愛國介紹表示:“在EPLAN Pro Panel中,用戶可以將EPLAN Electric P8設計的電氣原理圖中的元器件直接拖拽到機柜的CAD模型中,實現可視化的三維電氣設計。機柜的布線也不需要人工參與,系統會根據二維原理圖和三維拓撲結構,選擇最優的路徑實現自動布線。”

在展臺參觀過程中,我們發現此次展出的全自動線束處理中心WT36吸引了非常多參觀者的關注。通過導入由EPLAN Pro Panel生成的線纜報表,WT36可以自動地加工機柜內需要的所有線纜,通常占機柜生產過程50%以上時間的切線、剝線、壓線和打印標簽的工作,在WT36里面只需片刻即可完成。

機柜布線是一樣繁瑣而復雜的工作,通常看得懂電氣原理圖的老師傅不愿意從事重復的布線工作,而年輕的工程師又經常會發生布線錯誤。EPLAN Smart Wiring輔助接線系統降低了布線的技術門檻,使得任何一位工人通過10分鐘的培訓就能準確無誤的進行布線工作。 


布線軟件


  • 云端 ePULSE 將智能化從研發延伸至運維

作為此次展會的重點,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技術同樣在EPLAN的展臺有所體現。這就不得不提EPLAN此次參展的重點展品——基于云的ePULSE。通過云端互聯,ePULSE能夠將獨立的工程學科(基礎工程、詳細工程、軟件工程、生產/調試)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同時進行協同交互,深度學習,例如收集用戶使用習慣,通過人工智能實現降本增效。

而且,在與威圖聯合展示的集成價值鏈展示區,EPLAN將數字化雙胞胎融入制造和運維兩方面,清晰地展示了新興技術的落地。例如在機柜和空調的組合展示中,軟件能夠通過傳感器等采集硬件設備信息,跟蹤硬件狀態,通過不同情況有效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實現預維護。 

此外,“可能顛覆軟件應用”的AR/VR技術作為此次展會中的亮點也能夠在EPLAN的展臺看到。通過和PTC合作,EPLAN 軟件展示出了虛擬現實應用解決方案,用戶通過移動設備掃描出現故障的設備上的二維碼,即可查看驅動這個設備的電氣原理圖和三維位置圖,并且直接找出遠方控制柜中可能出現問題的具體元器件。展示的示例中,問題出現在控制柜,用戶無需打開控制柜,依舊僅需掃碼即可查看控制所有元器件的設備,將出現問題的零部件標示出來,及時查看設備型號,迅速完成采購替換的工作,實現高效運維。

                                                     

 

虛擬現實方案展示

                                                  

市場利好,未來可期

談及當下工業軟件市場,吳愛國樂觀地表示:“數字化孿生也好,工業4.0也罷,其核心訴求都是‘集成與互聯’,硬件廠商需要聯合軟件的行業深耕與應用集成能力、向IT延伸的能力將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與知識進行固化封裝,才能有效幫助客戶大幅提升機器開發效率。這是機器向真正智能化與自動化的轉變。智能化與自動化從來就是包含軟硬件的系統解決方案而不是某一項產品和一個工具,而解決方案的前提是數字化,基于此賦予硬件向IT延伸的無限可能。工業軟件已經從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輔助工具,被提升為推動工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利器。近年來,無論從國內還是國外的展會中,我們都不難發現,軟件的優勢正在逐步凸顯,這對于EPLAN來說意味著更多的機遇,相對于覆蓋率較高的歐洲市場,中國工業軟件市場的空間更加廣闊,因此,EPLAN也有責任將世界先進技術帶到國內,助力中國制造的發展。”

誠然,中國工業軟件市場的機遇是全球業界有目共睹的,但挑戰往往與機遇并存,軟硬件融合是橫亙在制造業數字化愿景面前的一座大山,在談及軟硬件融合話題時,吳愛國顯得非常自信,他指出:“相對于通過收購拓展軟件業務的傳統硬件廠商,EPLAN作為自動化行業的資深軟件企業,自身有著非常豐富的行業落地經驗,而且與姊妹公司威圖的合作,有條件將威圖的硬件解決方案經驗聯合EPLAN軟件的行業深耕與應用集成能力、向IT延伸的能力將豐富的行業應用經驗與知識進行固化封裝,有效幫助客戶大幅提升企業智能與數字化效率。而且,軟件事實上不應該僅針對某一硬件或某一品牌,EPLAN一貫踐行的開放和融合才是未來發展趨勢。”而立足不同行業技術水平良莠不齊、工藝以及現場環境千差萬別的發展現狀,吳愛國也并不擔心,他表示:“盡管制造行業產品類別廣泛,但僅就軟件方案而言,不同行業之間的差距并不會造成太大挑戰,而且面向未來發展,例如隨著OPC UA等標準協議在不同領域的覆蓋,將進一步加速軟硬件之間的互聯,軟件的用武之地將更多。” 

    面向未來,吳愛國介紹了EPLAN的“五年規劃” :“相對于當下本地安裝為主的模式,預計到2023年,EPLAN將實現所有的產品都集成到ePULSE云端。”事實上,EPLAN當前已經有諸多項目的落地,例如EPLAN Data Portal上存儲了來自近300家元器件廠商的近100萬元器件的詳細設計參數, eView支持網頁查閱批注二維、三維圖紙,Cogineer實現電氣設計自動化等等。

而提起國內廠商對于“上云”的顧慮,吳愛國則表示EPLAN早已將安全問題考慮在內,為充分保護用戶信息,考慮到大多數用戶的接受度,短期內依舊基于EPLAN自身的私有云實現云計算功能。但同時也依舊與阿里云、航天云網等企業密切合作,尋求更加安全、開放的方式,迎合未來發展趨勢。“在用戶準備好之前,我們自己首先要準備好。”吳愛國如是說。

結語:通過此次漢諾威工業展走進EPLAN,我們能夠看出相對于傳統制造行業廠商,作為資深工業軟件廠商的EPLAN對于軟硬融合問題顯得游刃有余,因此有更多精力對未來作出更加具體的思考,我們也期待EPLAN在中國市場中的更佳表現。(文/gongkong劉婷)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