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向更高帶寬進發
工業以太網興起于2000年,到2005年逐漸被市場所關注。也正是這一年,威力工業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ORing)現任全球CEO及創始人施作君先生帶著一群伙伴,在自家地下室開始了創業之旅。隨后,研發出一款環網冗余協議O-Ring,將網絡自愈時間縮小至10個毫秒以內。ORing,就此起步。
十多年來,從最初的研發小組,發展成一家產品遠銷歐美的公司,ORing都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產品覆蓋了哪些領域?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又將會有哪些部署?7月9日下午,威力工業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彥仰先生接受了gongkong®的采訪,并對以上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威力工業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彥仰先生)
威力工業網絡股份有限公司(ORing)專注于工業通訊網絡產品的研發與制造,為客戶提供適應于各種嚴苛環境下的以太網通訊、無線通訊,以及串口設備聯網解決方案。2005年到2008年,是為ORing品牌正式成立前夕,創始人及其團隊主要從事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工作,環網冗余協議O-Ring正是ORing在這一時期研發出的一款獨有的網絡自愈技術。
“與一般普通商業交換機不同,工業生產現場對工業以太網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而環網協議可以在通訊鏈接發生故障時,以最短的時間實現網絡自愈。ORing正是基于此研發了環網冗余協議O-Ring。”施彥仰介紹說。這款環網冗余協議O-Ring能夠使環網自愈時間小于10ms,遠遠領先于其他同行。“這算是ORing的起步階段。”
2008年,ORing品牌正式成立,并由此展開全球市場的產品部署,當時主要以歐洲和美國為主。“直至2010年,ORing來到中國大陸。”施彥仰說。
“進入中國大陸后,ORing憑借著軟件設計出身的優勢,前期主要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并沒有過多的進行市場的部署。”施彥仰介紹說。2013年ORing在中國大陸成立子公司,即現在的——唯櫟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因地制宜,產品覆蓋眾多領域
ORing產品覆蓋軌道交通、智能交通、電力、智能工廠、冶金、石油天然氣、新能源等眾多領域。此外,據施彥仰透露,作為ORing重點部署的市場,中國、歐洲和美國三大市場的重點領域有所不同。
“目前,ORing在大陸的所有產品中,軌道交通領域所占市場份額比重最高。歐洲作為ORing最先鋪設的海外市場,在軌道交通與智能交通等行業的發展整體向好。針對美國市場的部署,ORing主要以服務定制化大客戶為主,同時也在不斷地進行品牌推廣。”施彥仰說,“中國、歐洲與美國三大市場各占ORing市場總份額的20%-30%。”
● 軌道交通
ORing于2010年進入中國大陸,彼時正是軌道交通迅速發展時期。在保障軌道交通正常運營中,工業網絡系統起著關鍵作用。信號控制、乘客信息讀取、車輛和地面信息的交互,這一切都需要構建完整而可靠的工業網絡。軌道交通環境條件嚴酷、溫度極端、磁場干擾大,這對產品的研發制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對此,ORing研發出一系列通過EN50155/50121軌道認證的工業網絡產品,包括所有交換機端口都支持M12航插方式、支持旁路功能、網絡快速冗余、無線產品無縫漫游時間短、高速切換等技術特點,所有產品經過嚴格測試,無論是在列車車載還是軌旁環境應用下都十分適合。同時,ORing通過IRIS認證,證明了ORing在生產流程和管理上的高度合規。隨著時間的推移,ORing也積攢了大量的軌道交通應用,已經在京滬高鐵、京津鐵路、滬昆客運專線、滬杭鐵路、包蘭鐵路等長期穩定運行。尤其在高鐵上,例如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車載PIS系統,同樣也隨著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戰略,ORing車載交換機和無線AP系列還分別應用在蘇丹內燃動車和馬來西亞動車上。
(ORing助力復興號車載PIS系統)
與此同時,ORing也在拓展地鐵和有軌電車市場。在地鐵方面,ORing還是上海地鐵11號線、16號線的AFC系統、上海地鐵車庫無線覆蓋、北京地鐵8號線三期CBTC車載信號系統、重慶地鐵5號線CBTC系統以及蒙自有軌電車車載AFC系統等的供應商。
●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是ORing產品在美國市場應用最多的領域。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簡稱ITS)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在智能交通行業,ORing主要應用在道路交通安全監控系統等。
(道路交通安全監控系統構架圖)
● 電力
在電力的整個階段,包括發輸變電、配供電,其可靠性和穩定性至關重要,這也意味著工業以太網交換機在電力行業大有可為。2007年到2010年是大陸工業以太網發展最快的三年,而對于2010年才進入大陸的ORing來說,并沒有在這一行業占據太多份額。“ORing錯過了,不過ORing仍然不會放棄這一領域。”施彥仰說。
但是ORing在新能源發電環節,如光伏發電以及風力發電,也是取得很多成績的。例如,在格爾木的“追日系統“中,有上千片太陽能電池板,就像一朵朵向日葵,永遠追隨著太陽的方向,這里正有ORing的身影。在格爾木50兆瓦聚光光伏發電系統中,每臺太陽能電池板都配有一臺PLC作為“追日系統”的控制器,為了將現場的數據與控制室進行有效的連接,ORing構建了一套可靠且穩定的工業以太網,就像布滿身體的神經系統,將控制室的指令傳遞給每臺PLC,或者將每臺PLC的數據傳回控制室,從而實現在控制室全方位控制所有的太陽能電池板,有效提升了“追日系統”的效能。
(格爾木50兆瓦聚光光伏發電系統項目一期、二期架構圖)
在上述應用中,除了O-Ring快速網絡冗余技術,還包括獨有的O-Chain。O-Chain是一種可靈活擴展的網絡冗余技術,只需將O-Chain上的“首端”和“尾端”交換機就近接入環形網絡,即可實現快速的網絡自愈功能。因此O-Chain是一種面向未來的網絡冗余技術,其組網的便捷性和擴展的靈活性可以實現更大范圍的冗余網絡覆蓋,全面提升網絡通信效率。
試水IIoT工業物聯網 規劃智慧城市藍圖
手機的出現取代了傳呼機,智能手機的出現取代了傳統手機。正是從諸如此類的變化中獲得啟示,ORing認為,工業通訊技術也會有較大更新。“作為傳統的工業通訊商,如果不加以改變,等待你的只能是被取代。”施彥仰說。基于對未來的預估,ORing于2017年宣布進入IIoT工業物聯網行業。“ORing并不擔心市場或者產品進入成熟期,而是擔心市場對我們的產品不再需要。”施彥仰說。
施彥仰的擔憂不無道理,在他看來,5G技術、NB-IoT等技術,在某種程度上或許會取代現有的工業以太網交換機。而上述技術的興起,又將催生更多應用。“這是從新的工業通訊技術對ORing倒逼的角度來談。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現在做的事情,需要IIoT工業物聯網的支持。”施彥仰補充說。ORing專注于工業以太網,包括交換機、AP、WiFi、工業路由器等產品,ORing必須選擇IIoT工業物聯網。
(ORing IoT解決方案概覽圖)
在他看來,IIoT工業物聯網需要精細化區分,智能路燈就是其中一個細分行業。據施彥仰介紹,目前,ORing已經可以提供一個完整的智能路燈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從現場調研、安裝到照明控制(包括調度和維護)一系列的智能路燈應用的開發。
然而ORing研發設計的智能路燈,不僅可以優化整個城市的路燈管理、進一步節省能源,更重要的是對智慧城市這一宏偉藍圖的實踐。“智能路燈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動脈,短時間內不會被取代,因此我們會把它利用起來。”施彥仰介紹說。在路燈的燈桿上安裝傳感器,對空氣質量、井蓋、人流量、車流量等數據進行采集。“在5G時代,還可以安裝微基站。”施彥仰補充說。
在今年6月5日舉行的臺北電腦展上,ORing針對智能路燈系統,除帶來硬件路燈控制設備之外,還展示了MagiCITY管理平臺的應用。使用者借助MagiCITY管理平臺,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端的操作,實時遠程控制路燈照明,并通過大屏幕隨時查看路燈數據和分析圖。
(ORing智能燈控解決方案在全球的應用)
據施彥仰介紹,MagiCITY管理平臺涵蓋了智能城市所需的各類工業應用,支持Modbus-RTU和Modbus-TCP,使得開發人員可以將傳感器、儀表和其他設備輕松連接到PaaS層。MagiCITY管理平臺還支持數十億臺設備,能夠安全可靠地傳送城市的實時數據,便于智慧城市相關應用進行分析。不僅如此,MagiCITY管理平臺還提供RESTAPI,方便追蹤設備的連接狀態,即使設備處于離線狀態,也可以隨時訪問IIoT設備和數據。關于智能路燈在國內的落地,施彥仰說:“ORing會在今年年底重新梳理客戶,定位市場。”
打造高速帶寬 引領智能未來
作為一家深耕于工業以太網行業的企業,ORing十多年來逐漸積累了眾多項目資料和實踐經驗。“不管是智能路燈還是智慧城市,我們有許多相對成熟的解決方案。那么如何將這些資料為我所用?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施彥仰說。目前,ORing已經和百度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同時還在尋求與微軟公司的合作。“我們希望能夠和他們共同進行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領域的技術、產品研發。”
而面對工業以太網行業快速更新的通訊技術,ORing也有自己的計劃。“現階段不管是云平臺、終端還是控制器,發展趨勢很快,但是發展方向并不明確。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將來都會對帶寬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向更高的帶寬發展。” 施彥仰說,“未來2-3年,ORing的目標是架構更便捷的高速工業以太網(有線網絡),我們目前已經推出了非常完善的全千兆交換機系列,接下來我們會完善2.5G交換機乃至萬兆交換機的產品系列,讓用戶可以充分體驗高速的樂趣!””
在ORing看來,有線網絡達到千萬級別帶寬完全可以滿足不確定需求。而對于無線網絡,“由于現在的5G技術標準并不確定,我們需要探索新的無線通訊方式,例如NB-IoT、LoRa。”施彥仰如是說。(文/gongkong王超杰)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