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海岸:做精做專傳感器,深耕物聯網垂直應用
物聯網正在從以政府主導的示范工程,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正常供需轉型,只要你能滿足真正的市場需求,只要你的產品,即簡單可靠便宜,又能夠為客戶創造效益,那么市場真實的需求才會為你買單。
【聯動i訪談第211場-智能家居專場】
組織:聯動原素&《物聯網與云計算》雜志
主持:張世宏,威果智能科技董事長
嘉賓:劉伯林,昆侖海岸傳感技術公司總經理
主要問題
張世宏:今天晚上我們有幸請到傳感器和物聯網行業知名專家昆侖海岸的劉伯林總經理,和大家分享一下行業物聯網的專業應用。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劉總。劉總,今年47歲,青春正當年的一位資深行業專家。工商管理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儀器儀表傳感器,1994年創辦了北京昆侖海岸傳感技術有限公司。在這個行業打拼了22年,用一句話說的好,“一入傳感深似海,如今邁步物聯人”。向為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貢獻了青春和汗水的專家表示深深的敬意。下面有請今晚的主場劉總閃亮登場。[握手]
劉伯林:大家好,主持人好![握手]
張世宏:我也默默關注昆侖海岸有十年之久,只是一直沒有機會拜訪您,今晚我們有緣相聚在這里,我一直想圓一個夢,我很想了解一下咱們公司的的過去和現在。今天正好基于聯動原素i訪談這個欄目,讓我們有幸在這個平臺上今晚結伴相約。劉總,能否幫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咱們昆侖海岸這么多年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在您這位老專家,一支翱翔在感知領域的雄鷹帶領下,我們的團隊又是什么樣的一個團隊?
劉伯林:昆侖海岸成立于1994年,一直以來我們專注于傳感器及數據采集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自2009年國家倡導發展物聯網產業以來,我們把多年積累的傳感技術通過與低功耗設計、無線組網技術等融合,形成了完整的物聯網產品線。現在有北京和無錫兩個生產基地,是“物聯網溫度傳感器”國家標準等多個國標的主要起草人,我們把自己定位為專業的物聯網硬件及感知層數據提供商。
張世宏:您是走在物聯網世界前面的一批人,您的遠見和專注將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物聯網感知生活。劉總,基于您的專注和夢想,我想請您詳細介紹下咱昆侖海岸為客戶提供哪些好的產品和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主要應用在哪些領域?
劉伯林:昆侖海岸主要產品有傳感器、數據采集網關、數據管理和轉發平臺等。可以為物聯網行業應用提供一攬子數據解決方案。我們的產品現在主要應用在工廠自動化設備物聯網和農業物聯網領域上。
張世宏:有了這些產品和服務,有了這些應用和進展,真是太好了。劉總用最簡單的語言把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做了總結,其實大家應該知道,這很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從感知到儀表,從采集到通訊,從數據到服務,從用戶需求到場境體驗,形成了一個個垂直的行業應用,真心的擁抱一下!
劉伯林 :物聯網是個大概念,每個行業的應用都有其特定的場景和要求,只有深入行業,為行業量身定做的產品,才是能夠真正適用的產品。所以我們保持專注。我們其實僅僅是在幾個細分行業向下延伸而已。
張世宏:是的,用戶,場景和服務,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和閉環,只有在這里面深入的人,才知道水深處的溫度,問題的發現一定是行業內的專業人發現的,我也相信您的發展和產品服務,驗證了這個道理。能否分享一些成熟應用案例呢
劉伯林:我今天主要說說農業物聯網吧,工業制造物聯網以后如果有機會再跟大家討教。農業分種植和養殖,我們只做種植,包括大田和大棚。
這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物聯網監測點:
去年在新疆,我們做了一個典型項目。以往的水利設施在布局上是按照面積平均分布的,但是由于土壤的滲水率不同,同樣的灌溉密度會導致有的區域水多,有的區域缺水,而要保證所有區域都能夠得到正常灌溉水平,就要加密水利設施的分布。
在塔城的這個農業節水項目應用上,我們先在地塊上布置了上百個土壤水分監測點,通過一年的數據積累建立起來了該地塊土壤滲水率數據分布圖,根據不同區域土壤滲水率合理布置灌溉體系,大大減少了水利設施的投入。
這就是該地塊的可視化大數據分布圖,顏色越深的地方就是土壤含水路高的地區,這些地區可能占了總面積的20%,但是他們只需要10%的澆灌水量即可。右下角顏色淺的地方占了10%的面積,但是卻需要25%的澆灌水量,通過這些大數據分析,就可以科學規劃灌溉水系。
張世宏:科學決策離不開數據,數據離不開感知,物聯天下,感知先行,然后基于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對結果進行治理,達到最大效益的發揮。在農業應用方面您專業,我也是學習了。
劉伯林:是的,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農業基礎大數據還是不豐富。
張世宏:這也正是這個行業的發展機會。
吐糟環節
霍勝利:有沒有可參觀的基地案例?
劉伯林:在天津武清,北京通州,山東壽光,河南黃泛區,西北大多省份都有應用。我們很少做示范項目,我們做的基本上都是農民和企業自己投資的項目。
譚博:蔬菜大棚?現在食品質量問題真是…幾屆政府都搞不定…感覺還是現階段成本問題,現代設備成本太高,老百姓消費不起,很關注您這個性價比咋樣?
劉伯林:我們現在在大棚用物聯網,主要是解決可追溯的產品生產過程的數據,有了這些數據農產品就可以在市場上賣更好的價格,所以才能讓農民兄弟自愿花錢安裝。
老外:農業物聯網的數據傳輸,平臺應用,專家系統昆侖也做么?
劉伯林:軟件系統我們不做,跟專業軟件企業合作。
霍勝利:我們目前在大棚用物聯網,主要是解決可追溯的產品生產過程的數據。
譚博:一方面是老百姓接受更高的價格,另一方面也是技術要提高性價比,降成本呢,兩方努力到平衡點。
霍勝利:讓消費者愿意買單。
劉伯林:是的,物聯網如果要真正快速發展,價格一定是一個不能逾越的溝。
老外:除了提高灌溉能力,貴公司有沒有做過提高產量和蔬菜質量的項目? 比如金針菇?
譚博:現在綠色蔬菜太貴了。
張世宏:劉總做的就是從產品到服務,從感知到數據,從平臺到應用的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的故事。
劉伯林:我覺得現階段農業物聯網還是要主要應用在產品生產可追溯上,品種改良還要靠袁隆平。
霍勝利:怎么可追溯?追溯哪些?
劉伯林:我們在新疆和一個很大的棗產品出口商合作,幫他監測他加盟的種棗農民是否有施化肥,因為一旦重金屬超標,出口就會被打回并被追賠償。
張世宏:從播種到收獲的每個環節建立可持續的機制和條件,使人們健康的生活能回歸到植物的原產地及過程生長狀態,貯運,加工等環節,包括標簽碼識別應用,可視技術,感知技術等綜合應用。不知理解的對不?
老外:口的東西似乎都是一個比較強的動機,就像當年好孩子集團建設產品追溯系統一樣。
劉伯林:我們做不到雪中送炭,但是可以做到錦上添花。
劉伯林 :豆哥說的對,物聯網不是萬能的,至少現在技術還達不到。
劉伯林:企業是逐利的,能夠讓農民兄弟一起盈利,才是共贏!
張世宏:劉總說的很對,讓這個生態中,每個價值鏈中的伙伴們都有所益,才能共贏!

提交
【產品升級】昆侖海岸溫濕度變送器、水浸變送器ROHS版更專業,更易用!
AI智能助力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理升級:破解傳統弊端,促進鄉村振興
昆侖海岸硬件新品專輯07
昆侖海岸硬件新品專輯06
昆侖海岸產品樣冊小程序上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