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族機器人:自主創新開啟工業強國之路
“自主創新”推進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推動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是“中國制造2025”轉型升級的主要渠道。以自主創新為核心,工業互聯網、工業云、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快速發展,在新一輪發展中成為極具前景的新興產業,力助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發生轉變。
11月7日至11日,第19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隆重舉行,深圳市大族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族機器人)攜Star移動機器人、5Kg及3kg級Elfin系列協作機器人、D-Module模組系列等新品及其核心產品亮相展會。中國工控網有幸專訪大族機器人王光能,且看大族機器人如何用自主創新一舉突出重圍,開啟工業強國之路。
深圳市大族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光能
內部孵化大族機器人,閃耀自動化市場
2017年9月,大族機器人在在大族電機機器人研究院100多人的團隊基礎上孵化而成。面對外強林立、國產云起的工業自動化市場,大族機器人一直堅信“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從直線電機、振鏡電機、力矩電機自主研發,到伺服控制、運動控制的平臺打造,大族機器人高速度、高精度等獨樹一幟的風格日漸被業界認可。
大族機器人在此次工博會中展出的Star機器人是手腳眼三項功能集于一身的新型機器人,機械臂替代人手、移動機器人替代人腿腳的功能,視覺相機及其算法的應用代替人眼識別;Elfin機械手是一款集減速機、電機、編碼器以及驅動控制于一體的協作型六軸機器人,采用模塊化安裝,裝配快捷、控制簡單、維修方便、成本較低,其與傳感器和夾爪集成,可完成定點取料和隨機高度放料的動作,應用非常靈活。
“大族機器人致力于智能機器人在工業、醫療、物流、服務等領域的研發、推廣和應用。”王光能表示:“在人機協作機器人系列化方面,大族機器人已成功推出3/5/10/15kg等系列機器人舉世矚目,已有來自韓國、臺灣、以色列、德國、大陸等共十多家友商在洽談合作項目。大族機器人將與合作伙伴精誠合作,一同開展機器人在各種領域的應用開發。”
沉淀制造工藝,緊跟市場發展
相比成熟的國外市場,協作機器人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速度十分迅猛。根據王光能觀察,小型化、輕量型、協作機器人以其靈活高效的生產模式、用戶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理想的投資回收周期,降低了企業自動化改造的門檻,使得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更愿意通過協作機器人來實現降本增效。
大族機器人基于十多年的電機、伺服驅動和運動控制經驗,圍繞智能機器人業務,開發了機器人電機、伺服驅動器、機器人控制器、機器視覺等機器人核心功能部件,在系統協作性、安全性上皆有非常優秀的表現。Effin等類型的協作機器人沿襲大族電機的直線電機、力矩電機等各項高新成果,利用Ethercat總線實時執行位置指令、電流指令。
“機器與人是分工合作、互為補充和相互促進的,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機器人的自動化潛能。”王光能對自動化向智能化升級過程中的發展方向作出了判斷:“國外研究傳統機器人多年,在沒有技術提升的基礎上,國內很難迎頭趕上。Effin等類型的協作機器人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具備核心優勢,開啟工業強國之路
作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吸引眾多國際行業巨頭紛紛進入,競爭日趨激烈。工業協作機器人與傳統工業機器人必須用安全保護欄與人隔離不同,它可以和人在共同工作空間中合作、互動,共同完成工作。因此,大族機器人研發的協作機器人具備高安全性、高靈活性和高精度等特點。
盡管近年來中國制造正在向智能制造大步邁進,但我國的機器人使用密度仍然較低。目前我國制造業萬名工人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為40臺左右,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不及發達國家的15%。而在大量的中小企業利用率就更低。協作機器人體積小,但擁有更多傳感器,在人機協作中可以做出更快、更敏銳、更智能的反應。同時,傳感器指令統一集成在機器人本體中,通過外部控制的便捷操作,來替代傳統的大型集成解決方案。“隨著智能化的不斷發展,我國未來有望人手一臺協作機器人。”王光能如是說。
結語:大族機器人把握機遇,時刻牢記抓住自主知識產權,堅持站在科技創新前沿,成功推出了人機協作機器人、精密直角坐標機器人、AGV、SCARA、移動操作機器人、智能檢測等機器人和自動化產品。未來,大族機器人將在產品、行業應用上狠下功夫,提供更好更貼近需求的本土化方案。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