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行三思,為人、為事、為業
軟贏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寶安區重點掛牌的全至科技園內,從2016年正式開始投入運營到現在,公司在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2017中國智能制造服務年會上,SoftServo軟贏科技憑借來自MIT的“軟件運動控制”產品--WMX2通用運動控制系統,得到了評審委員會的青睞,被授予年度大會的智能控制獎,在業內引發了廣泛的關注。本次我們有幸采訪到軟贏科技的創始人之一徐開紅先生為我們深入解讀在“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國情下,軟贏科技將如何助力“智能制造”的發展。
新的理念,新的挑戰
在創辦軟贏科技前,徐開紅先生曾在外資企業及研究院任職,七八年的學習和研究使他對行業的理解更為深刻,既有詳實的數據及事實支撐,又有宏觀的視角和科學嚴謹的分析方法。目前,我國的機器人核心部件和自動化解決方案的理念都是從國外引進,在硬件層面上國內機器人企業大多數集中于組裝環節,自主化創新意識不高,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急需以創新為主導進行市場開拓,徐開紅先生萌發出自主研發本土機器人的想法。于是,他率先創立了三思控制系統,這是一家專門研究工業自動化機器人的高科技自動化系統集成的公司。
在三思控制系統成立的這段時間里,他們發現本土工業機器人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阻力較大,傳統的工廠和企業仍然較為保守封閉。為了進一步區別企業定位和理念,創業團隊又創立了軟贏科技有限公司,希望通過軟件控制業務主導控制系統的推廣。在目前的形勢下,軟贏科技和三思公司仍是兩個獨立運營的個體,但兩家公司都有一致的目標,未來必定走到一起給客戶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一直以來我國在工業自動化歷程和機器人自主研發的時間較短,因此新興的科技理念在企業的推廣應用上常常受阻,軟贏科技便希望通過機械臂類的機器人產品來體現軟件控制系統的價值,重點以純軟件控制系統的新型理念為轉線技術做推廣,由于現在自動化設備都面臨著產線升級,當中涉及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傳統的脈沖控制方式很難為整個加工工件的基礎數據及運營狀態有一個很好的回饋,唯有打破傳統方式,才能更好的迎合工業4.0的到來。
作為初創型企業,他們追求穩扎穩打,專注于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研發,包括自動化設備控制卡、CNC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系統等力求在技術上走在行業前沿。軟贏科技不僅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在方案設計中也用心雕琢,他們能夠將控制系統的軟件安裝在工控機內部,以工控機的內置CPU作為控制系統的CPU,通過一條總線傳輸信息和數據來達到控制效果。在業內這是一種全新的理念,雖然在軟件技術上軟贏科技趕超世界頂尖水平,但國內的總體硬件水平不足以支撐如此強大的軟件控制系統。此外,軟贏科技的EtherCAT總線技術除可同時控制128軸以外,伺服運動控制周期可達0.25ms,這些數字看上去并不關鍵,卻代表著世界級的技術要求。
技術引領,持續創新
自中國推出2025工業制造行動綱領后,眾多自動化企業紛紛加入創新行列,使本來競爭激烈的工業市場趨于白熱化,徐開紅先生向我們透露,今年7月份,軟贏科技全新打造的自動化控制平臺將面世,未來自動化發展必定從硬件化向軟件化發展,從傳統的單機控制到總線控制,從分散化控制到一體化控制,于是從這些方面出發,他們將所有的自動化控制設備都放在一個平臺上考慮,同時運行控制多軸自動化設備、CNC機型模塊、機器人模塊、PLC模塊、視覺化模塊等許多自動化的常見工具,將這些工具模塊化的搭載在平臺上,同時給客戶提供一個二次開發平臺,提升產品運營能力,相當于一款私人定制的系統,目前軟贏科技打造的這款平臺軟件在世界無人推出。
在工業運動控制領域競爭激烈的今天,要一直走在技術前沿,研發實力必須在同行業持續保持領先,行業中領先的技術和指標并非依靠空想而來的,在走訪了一些大型企業的需求并總結后,在他們的引導下打造出這個全新概念的平臺,靈感完全來源于客戶和市場,華為等合作方曾因軟贏科技的產品能做到輕資產、零庫存而大加贊賞。
展望未來,智能制造
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和我國2025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的提出,政府強力帶動自動化企業升級改造,提及對軟贏科技未來的戰略布局,徐開紅先生告訴我們,綜合上半年的總體業務水平,軟贏科技未來將著重關注手機自動化行業,趁勢進軍半導體市場,向蘋果等手機設備的制造商進行推廣,包括機器人和產業自動化也將圍繞半導體的周邊來展開。公司成立至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在利潤增長和業績上升方面一直都在朝著他們的目標逐步實現,最終會朝資本市場的方向走下去,并以市場客戶為中心去發展。
軟贏的發展方向就是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自動化行業未來將會向軟件控制方向傾斜,自動化的任務是加工生產,而生產產品最核心的則是軟件控制。軟贏以系統控制軟件為中心,三思則相當于應用方提供技術支持,未來兩者的結合將能夠為客戶實現真正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徐開紅先生指出對于中國智能制造的未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國的工業機器人領域,該領域一直以來就是業界最為關注的話題。未來兩年內泡沫型的機器人制造公司必將遭遇洗牌危機,智能制造時代是為有準備的人而開啟的。因此對于有經驗和前景的公司來說智能制造反而是一個機遇,高端制造企業機會越來越多,低端產能則慢慢慘遭淘汰。智能化是產品生產線的升級改造,未來工業4.0的方向必定會通過MES、ERP等實時數據的上傳去發展。“公司要發展必定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將核心技術轉化為產品,實實在在為客戶解決問題,機會才會被越做越大。” 徐開紅先生對未來充滿信心。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