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企業現場會天津舉辦
6月28日,世界智能大會分論壇——“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企業現場會”在天津如期舉辦。2016年,工信部組織評選了首批14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一年來,各個項目實施單位在信息通信、新能源、機械制造、智能汽車和車聯網等領域積極推進對德合作。天津怎樣抓住歷史機遇進一步推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又將如何打造全球先進“智造”高地?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來到論壇現場,一探究竟。
信息技術引發的第三次產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和消費從工業化向自動化、智能化轉變。智能科技將極大改變交通、醫療、教育、金融、能源等多行業的運營服務模式,并推動智能制造成為現實。在本次論壇上,工信部信軟司副司長安筱鵬表示,推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是兩國共同應對、積極把握這一歷史機遇的重大戰略舉措。要全面貫徹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實施推動中德企業開展智能制造,及生產過程網絡化的諒解備忘錄,重點開展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續推進合作項目的試點示范工作。推動試點工作做出成效。對已經遴選出來的14個試點示范項目,企業要高度重視試點示范項目的建設,同時各地的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密切跟蹤項目進展,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支持更多企業參與到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中來。組織開展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的應用示范。今年,第二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工作啟動在即,工信部信軟司計劃6月底完成試點示范項目的甄選,7月初開展第二批試點示范工作的評審工作。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持續充實豐富和完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的項目庫。
二是,加強交流,筑牢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基礎。落實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聯合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召開第二次中德副部長級會議及中德司局級工作組會議。指導開展系列交流活動。了解彼此合作訴求,借鑒成功經驗。
三是,支持完善中德合作項目的服務體系。加強中德雙方對接和交流。通過編制《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案例集》、完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門戶網站等方式,不斷增進兩國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的互信合作,營造中德合作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加強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聯盟建設。推動中德執行平臺層面的深層次政策溝通和信息交流,成立重點議題和專項領域分委會方案,進一步整合企業、園區、研究機構和行業組織等資源。推進中德兩國在研究領域的合作。
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在致辭中指出,全球正進入以智能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日益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天津市對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高度重視,著力推進,并取得積極進展。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器等一批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實現突破,一批具有專業、行業特色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涌現,一批先行先試企業入選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智能制造專項項目,為深入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今后天津將著力打造國家智能制造技術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的特色領航者、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的先進示范中心、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給的新高地,努力建成“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
天津市濱海新區副區長夏青林表示,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對天津的定位要求、實現《中國制造2025》對制造業升級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好一帶一路、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戰略機遇疊加優勢,天津濱海新區規劃建設天津中歐先進制造產業園建設,著力打造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和中歐經濟合作新平臺。濱海新區將智能制造作為對接“中國制造2025”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優先戰略,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中德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務實合作。今后,濱海新區將繼續推動中德雙方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開展更加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促進先進智能技術在制造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的滲透應用,加快推動生產制造方式向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方向轉變,形成產業發展新動能,開創工作推進新格局,培育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天津中德合作應用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興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6年學校正式成為工信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校緊密圍繞智能制造領域,組建了智能制造學院,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方面深度對接“德國工業4.0”,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與德國薩爾州技術與經濟應用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在機械、電氣、信息等專業領域開展合作;與西門子、菲尼克斯等德國工業4.0領域領先企業簽署協議,在智能制造領域開展技術合作與人才培養合作;與西安交通大學簽訂協議實施創新人才培養和國家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天津中德基地建設;與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和天津港保稅區合作共建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實訓中心。同時,天津中德合作應用技術大學積極搭建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雙創平臺,服務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助推產業創新中心建設。
張興會表示,下一步,天津中德合作應用技術大學將繼續牽手一流大學、依托一流企業,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探索產學研育人新機制,打通“中高本碩”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通道,努力建設世界一流應用技術大學,成為中德兩國在智能制造領域的人才培養示范校,為“中國制造2025”培養更多優秀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育更多創新性成果。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