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領域 | 特別管理措施 |
一、農、林、牧、漁業 |
(一) | 種業 | 1.禁止投資中國稀有和特有的珍貴優良品種的研發、養殖、種植以及相關繁殖材料的生產(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的優良基因)。 2.禁止投資農作物、種畜禽、水產苗種轉基因品種選育及其轉基因種子(苗)生產。 3.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須由中方控股。 4.未經批準,禁止采集農作物種質資源。 |
(二) | 漁業 | 5.在中國境內及其管轄水域從事漁業活動,須經中國政府批準;不得注冊登記中國籍漁業船舶。 |
二、采礦業 |
(三) | 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和其他管轄海域勘探開發 | 6.對中國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和其他管轄海域的勘查、鉆探、開發活動,須經中國政府批準。 |
(四) |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及開采輔助活動 | 7.投資石油、天然氣、煤層氣的勘探、開發,須通過與中國政府批準的具有對外合作專營權的油氣公司簽署產品分成合同方式進行。 |
(五) | 有色金屬礦和非金屬礦采選和開采輔助活動 | 8.禁止投資稀土勘查、開采及選礦;未經允許,禁止進入稀土礦區或取得礦山地質資料、礦石樣品及生產工藝技術。 9.禁止投資鎢、鉬、錫、銻、螢石的勘查、開采。 10.禁止投資放射性礦產的勘查、開采、選礦。 |
(六) | 金屬礦及非金屬礦采選 | 11.石墨的勘查、開采。 |
三、制造業 |
(七) | 航空制造 | 12.干線、支線飛機設計、制造與維修,須由中方控股;6噸9座(含)以上通用飛機設計、制造與維修,限于合資、合作;地面、水面效應飛機制造及無人機、浮空器設計與制造,須由中方控股。 |
(八) | 船舶制造 | 13.船舶(含分段)修理、設計與制造須由中方控股。 |
(九) | 汽車制造 | 14.汽車整車、專用汽車制造,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以下(含兩家)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如與中方合資伙伴聯合兼并國內其他汽車生產企業可不受兩家的限制。 |
(十) | 通信設備制造 | 15.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及關鍵件生產。 |
(十一)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及放射性礦產冶煉、加工 | 16.鎢冶煉。 17.稀土冶煉、分離限于合資、合作。 18.禁止投資放射性礦產冶煉、加工。 |
(十二) | 中藥飲片加工及中成藥生產 | 19.禁止投資中藥飲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保密處方產品的生產。 |
(十三) | 核燃料及核輻射加工 | 20.核燃料、核材料、鈾產品以及相關核技術的生產經營和進出口由具有資質的中央企業實行專營。 21.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才可從事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置活動。 |
(十四) | 其他制造業 | 22.禁止投資象牙雕刻、虎骨加工、宣紙和墨錠生產等民族傳統工藝。 |
四、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
(十五) | 核力發電 | 23.核電站的建設、經營須由中方控股。 |
(十六) | 管網設施 | 24.城市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燃氣、熱力和供排水管網的建設、經營須由中方控股。 25.電網的建設、經營須由中方控股。 |
五、批發和零售業 |
(十七) | 專營及特許經營 | 26.禁止投資煙葉、卷煙、復烤煙葉及其他煙草制品的生產、批發、零售、進出口。 27.對中央儲備糧(油)實行專營制度。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具體負責中央儲備糧(油)的收購、儲存、經營和管理。 28.對免稅商品銷售業務實行特許經營和集中統一管理。 29.對彩票發行、銷售實行特許經營,禁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發行、銷售境外彩票。 |
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十八) | 鐵路運輸 | 30.鐵路干線路網的建設、經營須由中方控股。 31.鐵路旅客運輸公司須由中方控股。 |
(十九) | 水上運輸 | 32.水上運輸公司(上海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的國際船舶運輸企業除外)須由中方控股,且不得經營或以租用中國籍船舶或者艙位等方式變相經營國內水路運輸業務及其輔助業務(包括國內船舶管理、國內船舶代理、國內水路旅客運輸代理和國內水路貨物運輸代理業務等)。 33.水路運輸經營者不得使用外國籍船舶經營國內水路運輸業務,但經中國政府批準,在國內沒有能夠滿足所申請運輸要求的中國籍船舶,并且船舶停靠的港口或者水域為對外開放的港口或者水域的情況下,水路運輸經營者可以在中國政府規定的期限或者航次內,臨時使用外國籍船舶經營中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 34.國際、國內船舶代理企業外資股比不超過51%。 |
(二十) | 航空客貨運輸 | 35.公共航空運輸企業須由中方控股,單一外國投資者(包括其關聯企業)投資比例不超過25%。企業法定代表人須由中國籍公民擔任。只有中國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才能經營國內航空服務(國內載運權),并作為中國指定承運人提供定期和不定期國際航空服務。 |
(二十一) | 通用航空服務 | 36.通用航空企業限于合資,除專門從事農、林、漁作業的通用航空企業以外,其他通用航空企業須由中方控股。企業法定代表人須由中國籍公民擔任。外籍航空器或者外籍人員使用中國航空器在中國境內進行通用航空飛行活動須取得批準。 |
(二十二) | 機場與空中交通管理 | 37.禁止投資和經營空中交通管制系統。 38.民用機場的建設、經營須由中方相對控股。 |
(二十三) | 郵政業 | 39.禁止投資郵政企業和經營郵政服務。 40.禁止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 |
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
(二十四) | 電信 | 41.電信公司限于從事中國入世承諾開放的電信業務,其中:增值電信業務(電子商務除外)外資比例不超過50%,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須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且公司國有股權或股份不少于51%(上海自貿試驗區原有區域〔28.8平方公里〕按既有政策執行)。 |
(二十五) |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 | 42.禁止投資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網絡出版服務、網絡視聽節目服務、網絡文化經營(音樂除外)、互聯網公眾發布信息服務(上述服務中,中國入世承諾中已開放的內容除外)。 43.禁止從事互聯網地圖編制和出版活動(上述服務中,中國入世承諾中已開放的內容除外)。 44.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與外國投資者進行涉及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業務的合作,應報經中國政府進行安全評估。 |
八、金融業 |
(二十六) | 銀行服務 | 45.境外投資者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為金融機構或特定類型機構。具體要求: (1)外商獨資銀行股東、中外合資銀行外方股東應為金融機構,且外方唯一或者控股/主要股東應為商業銀行; (2)投資中資商業銀行、信托公司的應為金融機構; (3)投資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村鎮銀行的應為境外銀行; (4)投資金融租賃公司的應為金融機構或融資租賃公司; (5)消費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資人應為金融機構; (6)投資貨幣經紀公司的應為貨幣經紀公司; (7)投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應為金融機構,且不得參與發起設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8)法律法規未明確的應為金融機構。 46.境外投資者投資銀行業金融機構須符合一定數額的總資產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1)取得銀行控股權益的外國投資者,以及投資中資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其他銀行的外國投資者,提出申請前1年年末總資產應不少于100億美元; (2)投資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信托公司的外國投資者,提出申請前1年年末總資產應不少于10億美元; (3)擬設分行的外國銀行,提出申請前1年年末總資產應不少于200億美元; (4)在中國境外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融資租賃公司作為金融租賃公司發起人,最近1年年末總資產應不低于1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 (5)法律法規未明確不適用的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境外投資者,提出申請前1年年末總資產應不少于10億美元。 47.境外投資者投資貨幣經紀公司須從事貨幣經紀業務20年以上,并具有從事貨幣經紀業務所必需的全球機構網絡和資訊通信網絡等特定條件。 48.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及被其控制或共同控制的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向單個中資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境外金融機構及被其控制或共同控制的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向單個中資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 49.除符合股東機構類型要求和資質要求外,外資銀行還受限于以下條件: (1)外國銀行分行不可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允許經營的“代理收付款項”、“從事銀行卡業務”,除可以吸收中國境內公民每筆不少于100萬元人民幣的定期存款外,外國銀行分行不得經營對中國境內公民的人民幣業務; (2)外國銀行分行應當由總行無償撥付不少于2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營運資金的30%應以指定的生息資產形式存在,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在的生息資產應當存放在中國境內3家或3家以下的中資銀行; (3)外國銀行分行營運資金加準備金等項之和中的人民幣份額與其人民幣風險資產的比例不可低于8%。 |
(二十七) | 資本市場服務 | 50.期貨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49%。 51.證券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49%。 52.單個境外投資者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間接控制)上市內資證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超過20%;全部境外投資者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間接控制)上市內資證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超過25%。 53.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49%。 54.不得成為證券交易所的普通會員和期貨交易所的會員。 55.除中國政府另有規定的情況外,不得申請開立A股證券賬戶以及期貨賬戶。 |
(二十八) | 保險業 | 56.壽險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50%;境內保險公司合計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不低于75%。 57.向保險公司投資入股,全部外資股東出資或者持股比例占公司注冊資本不足25%的,全部外資股東應為境外金融機構(通過證券交易所購買保險公司股票的除外),提出申請前1年年末總資產不少于20億美元。 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外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經營保險業務30年以上; (2)在中國境內已經設立代表機構2年以上; (3)提出設立申請前1年年末總資產不少于50億美元。 |
九、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二十九) | 法律服務 | 58.外國律師事務所只能以代表機構的方式進入中國,在華設立代表機構、派駐代表,須經中國司法行政部門許可。 59.禁止從事中國法律事務,不得成為國內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60.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不得聘用中國執業律師,聘用的輔助人員不得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 |
(三十) | 咨詢與調查 | 61.禁止投資社會調查。 62.市場調查限于合資、合作,其中廣播電視收聽、收視調查須由中方控股。 |
十、科學研究和專業技術服務 |
(三十一) | 專業技術服務 | 63.禁止投資大地測量、海洋測繪、測繪航空攝影、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形圖、世界政區地圖、全國政區地圖、省級及以下政區地圖、全國性教學地圖、地方性教學地圖和真三維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編制,區域性的地質填圖、礦產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地質災害、遙感地質等調查。 64.測繪公司須由中方控股。 65.禁止投資人體干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66.禁止設立和運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
十一、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三十二) | 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 | 67.禁止投資國家保護的原產于中國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 68.禁止采集或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微生物資源。 |
十二、教育 |
(三十三) | 教育 | 69.外國教育機構、其他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單獨設立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不包括非學制類職業技能培訓)。 70.外國教育機構可以同中國教育機構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中外合作辦學者可以合作舉辦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但是: (1)不得舉辦實施義務教育機構; (2)外國宗教組織、宗教機構、宗教院校和宗教教職人員不得在中國境內從事合作辦學活動,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不得進行宗教教育和開展宗教活動;不得在中國境內投資宗教教育機構; (3)普通高中教育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和學前教育須由中方主導(校長或者主要行政負責人應當具有中國國籍,在中國境內定居;理事會、董事會或者聯合管理委員會的中方組成人員不得少于1/2;教育教學活動和課程教材須遵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 |
十三、衛生和社會工作 |
(三十四) | 衛生 | 71.醫療機構限于合資、合作。 |
十四、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三十五) | 廣播電視播出、傳輸、制作、經營 | 72.禁止投資設立和經營各級廣播電臺(站)、電視臺(站)、廣播電視頻率頻道和時段欄目、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廣播電視發射臺、轉播臺〔包括差轉臺、收轉臺〕、廣播電視衛星、衛星上行站、衛星收轉站、微波站、監測臺〔站〕及有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等),禁止從事廣播電視視頻點播業務和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安裝服務。 73.禁止投資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公司。 74.對境外衛星頻道落地實行審批制度。禁止投資電影及廣播電視節目的引進業務,引進境外影視劇和以衛星傳送方式引進其他境外電視節目由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指定的單位申報。 75.對中外合作制作電視劇(含電視動畫片)實行許可制度。 |
(三十六) |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金融信息 | 76.禁止投資設立通訊社、報刊社、出版社以及新聞機構。 77.外國新聞機構在中國境內設立常駐新聞機構、向中國派遣常駐記者,須經中國政府批準。 78.外國通訊社在中國境內提供新聞的服務業務須由中國政府審批。 79.禁止投資經營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的編輯、出版、制作業務;禁止經營報刊版面。但經中國政府批準,在確保合作中方的經營主導權和內容終審權并遵守中國政府批復的其他條件下,中外出版單位可進行新聞出版中外合作項目。 80.中外新聞機構業務合作須中方主導,且須經中國政府批準。 81.出版物印刷須由中方控股。 82.未經中國政府批準,禁止在中國境內提供金融信息服務。 83.境外傳媒(包括外國和港澳臺地區報社、期刊社、圖書出版社、音像出版社、電子出版物出版公司以及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傳播機構)不得在中國境內設立代理機構或編輯部。未經中國政府批準,不得設立辦事機構,辦事機構僅可從事聯絡、溝通、咨詢、接待服務。 |
(三十七) | 電影制作、發行、放映 | 84.禁止投資電影制作公司、發行公司、院線公司,但經批準,允許中外企業合作攝制電影。 85.電影院的建設、經營須由中方控股。放映電影片,應當符合中國政府規定的國產電影片與進口電影片放映的時間比例。放映單位年放映國產電影片的時間不得低于年放映電影片時間總和的2/3。 |
(三十八) | 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 86.禁止投資和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文物購銷企業。 87.禁止投資和運營國有文物博物館。 88.禁止不可移動文物及國家禁止出境的文物轉讓、抵押、出租給外國人。 89.禁止設立與經營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機構。 90.境外組織或個人在中國境內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和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應采取與中國合作的形式并經專門審批許可。 |
(三十九) | 文化娛樂 | 91.禁止設立文藝表演團體。 92.演出經紀機構須由中方控股(為設有自貿試驗區的省市提供服務的除外)。 |
十五、所有行業 |
(四十) | 所有行業 | 93.不得作為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從事經營活動。 94.《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的禁止類以及標注有“限于合資”、“限于合作”、“限于合資、合作”、“中方控股”、“中方相對控股”和有外資比例要求的項目,不得設立外商投資合伙企業。 95.境內公司、企業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設立或控制的公司并購與其有關聯關系的境內公司,涉及外商投資項目和企業設立及變更事項的,按現行規定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