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時代:軟件如何定義未來?
采訪時間:2017年5月16日
采訪地點:中國·成都
被訪者:
馬躍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
李凱 施耐德電氣工業事業部 智能制造業務負責人
5月16日,施耐德電氣2017創新峰會系列巡回會議輾轉至成都,以“工業融合 物聯未來”為主題,向中國用戶正式發布了基于物聯網的,面向工業領域的系統平臺——EcoStruxure? for Industry,同時展示了施耐德電氣蝶變而成的新平臺EcoStruxure?如何從三層架構全面搭建企業的數字化通道,以工業物聯網相關的先進技術構筑智能制造的堅實基礎。
成都,作為中國西部崛起戰略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橋頭堡,已經形成電子、汽車、機械和食品四大優勢傳統產業極具規模,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信息安全等新興產業均衡發展的格局,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選擇在成都隆重亮相,毋庸置疑將在西部工業制造業領域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在媒體交流會上,馬躍先生和李凱先生與大家交流了施耐德電氣在智能制造方向的探索及收獲,蘊含的理念和方案對馬躍先生曾經在2017CAIMRS上“軟件定義未來”的論斷進行了生動而詳細的注解。
與時俱進,施耐德電氣助力中國智造轉型
“過去三十年,是中國經濟成為世界工程的三十年,是我們共同走過的光輝歷程?!瘪R躍在交流會開始就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歷史場景中,他概括施耐德電氣與中國客戶攜手,成為中國工業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將工業化的水平、能力、安全、效率提高到了更高的臺階,“是真正意義上的‘在中國、為中國’的理念踐行”。從1987年開始,施耐德電氣由天津一個工廠起步,到今天在中國擁有26000名員工,26家工廠,三大研發中心,銷售和覆蓋的網絡涵蓋了中國一千多個城市。這些令人振奮的成績,是施耐德電氣以創新、專注的承諾在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持續深耕的回報。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馬躍發布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
“然而,今天我們站在一個從規模導向型經濟轉化為創新導向型經濟形勢變化的門檻上,過去的成功并不代表未來的成功。” 馬躍話鋒一轉,指出了施耐德電氣新時期戰略兩個轉型的重大意義,“今后,需要挖掘的是過去三十年中我們所建立的如此龐大的產業規模中,數字化的潛能和數字化的價值?!痹谥袊蔀椤笆澜绻S”的三十年中,有無數的設備和資產,還是沉默的資產。現在,需要讓設備能夠表達,利用軟件的手段和智能化的方式,幫助用戶大幅度降低能耗、提升運營效率、提升安全性,讓員工在生產中得到更多授權,使得工作充滿樂趣?!叭陙砦覀円恢北幸患拢磳χ袊蛻舻膭撔潞蛯W⒊兄Z,幫助客戶從創新上找到未來工業突破轉型的道路,是對客戶最大的承諾。”如何實現這一承諾?馬躍給出的答案是施耐德電氣的兩個戰略轉型:第一是數字化的領導者,第二是行業應用的專家。
聚焦工業,EcoStruxure三層架構服務智能制造
“數字化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瘪R躍深入介紹了“數字化領導者和行業應用專家”這兩個轉型的相互作用。他認為,數字化的目的是讓數字化資產創造價值。施耐德電氣要做的事情是要幫助客戶發揮專長,將真正在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行業洞察和行業知識發掘出來,把很多工匠精神、深層知識傳承延續下去,這樣才能讓整體社會經濟向創新導向型經濟發展邁出重要的一步?!皵底只o行業帶來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是變革管理,必須在組織結構、運營、職能上作出調整,這是每一個特大型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瘪R躍對于數字化轉型的見解一語中的,現代化企業不只是裝備了先進設備,還有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體系的轉變。
如今,施耐德電氣為了推動這兩個重大轉型,隆重推出全新開放式一體化EcoStruxure平臺。在施耐德電氣看來,未來整個產業格局有四個顯著特征:更加電氣化、更加數字化、更加低碳化、更加分散化。因此,適時推出EcoStruxure這一互聯互通的基礎平臺將有助于提升運營效率和行業競爭力。馬躍把企業做了一個簡化比喻,指出企業是一個輸入物料、人力和能源,輸出產品和排放的三進兩出的“黑盒子”,現在物聯網把這個實體變得透明,這就是“透明工廠”的概念,運轉的設備、資產、過程等全部以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再輔以知識性的分析,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用好人力和智力。“透明工廠這概念,真正意義上幫助我們把一個企業的黑盒子當中的資產的信息收集起來,來幫助我們提高效率。”李凱這樣總結。
施耐德電氣工業事業部智能制造業務負責人李凱發表演講
EcoStruxure的三層架構,底層是互聯互通的產品,中間是邊緣控制,最頂層是應用、分析和服務,在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電力四個終端市場領域中,相互融合而又各有側重幫助客戶最大化數據價值?!八?,盡早地開始數字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瘪R躍一語中的,任何的觀望都會錯失時機。EcoStruxure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很多業界的知名公司已經與施耐德電氣進行了多層次的合作,其中既有產品設計的軟件公司,也有芯片架構的合作伙伴,還有云平臺的合作服務商,也包括了提供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合作方,并引進9000多家系統集成商幫助開發知識型APP。EcoStruxure形成一個閉環控制,使數字價值回饋實體經濟。
面向OEM行業的EcoStruxure Machine架構,實現端到端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
基于面向工業領域的EcoStruxure平臺,施耐德電氣在現場同時發布了主要面向OEM行業的獨特架構——EcoStruxure? Machine,該架構將為機械設備制造商和最終用戶提供面向物聯網和智能設備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真正的“一網到底”,將機器操作和工藝數據無縫集成,并支持快速響應及全面報告能力,從而降低客戶的總擁有成本,為機械設備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創造價值。EcoStruxure打通原來林立在各個部門、各個職能當中的很多不同的工作,把生產運營、調度、供應鏈等等環節,都放在一個平臺上統一幫助用戶提升效率。
軟件定義未來,很大程度是源于工業軟件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如何做頂層的應用、服務和分析。據介紹,EcoStruxure平臺全球有16萬軟件開發者,200多萬個軟件授權,200多億個設備連接點,每天用戶、合作伙伴利用施耐德電氣軟件處理4.4萬億字節的工業業務數據,系統上每天有大量的流動信息?!斑@些寶貴凈資產信息和流動資產信息的數字化價值如何體現?其實施耐德電氣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EcoStruxure?!崩顒P列出的EcoStruxure平臺的優勢非常誘人。
智能制造技術構成,包括傳感器技術,移動技術,云端技術,分析技術,安全技術五個方面,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無限的可能性。同時,智能制造相關的名詞非常多,例如柔性生產、機器學習、邊緣計算等等。我們如何搭配這些技術,如何選擇適合的路徑?李凱分析到:“中國由制造業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作為制造型企業來講,面臨的挑戰有幾方面,第一是生產效率,第二是能耗,第三是質量。目前主流的制造流派很多,如何將這些技術和產品導入到客戶的系統中,才是核心問題。”這個核心問題,無疑就是所有問題的真正難點,李凱指出核心是管理。
早在1997年,施耐德電氣就第一次提出了透明工廠的概念。在這一理念的發展過程中,逐步由解決硬件問題發展為解決連接問題,最終解決軟件問題。這一路線也體現了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軌跡。數字化起到的基礎作用,生產過程中的數據采集上傳,加工成信息,幫助企業做出決策,實現智能化。施耐德電氣的透明工廠有兩個核心系統,一個是能源管理系統,一個是生產管理系統。對于這樣的結構劃分,李凱是這樣解析的:“在過程工業中,整個系統是以能源為核心來組織;而在離散工業中,我們更關心的是運營生產。兩個不同的生產環境有不同的核心問題,因此我們在兩個不同的系統當中會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p>
由此,施耐德電氣面向智能制造,提出了“透明制造”的新概念,旨在通過工廠的透明化管理提升數字化水平,實現從用戶到供應商端到端的智能化,“這就是EcoStruxure為制造型企業提供的一個核心價值”。李凱介紹了EcoStruxure的另一個核心價值,即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是以數字化服務為核心將生產全程串聯貫通,解決廣大制造商的困擾。
后記:未來工業有兩個關鍵詞——透明和融合。在企業底層到頂層的架構中,往往在運營層出現斷層,施耐德電氣在EcoStruxure平臺中,利用在設備層、控制層和企業層傳統優勢,從運營層這一維度發力,提供三類解決方案,一是精益運營,二是完整的數字化平臺,三是智能化服務。三項核心技術融合,輔助各層有機配合以產生更大的價值,也是施耐德電氣提議的“先軟后硬”和“先醫后藥”的深度原因所在。正如馬躍所說:“先解決整體規劃,從企業實際出發,全面診斷后解決根本問題是什么,再一步一步部署硬件系統,才能更好更快地實現智能化的跨越。”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