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獲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基地 打造馬尾“工業4.0”
近日,福州開發區為推動“智能制造”打造馬尾“工業4.0”和“智能制造”培育特色產業,持續發力,已正式獲批福建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基地。
據悉此項項目每年將獲得500萬元省級建設專項資金,并將在相關政策方面獲得省級大力扶持,這對正開足馬力由“制造”向“智造”轉型的福州開發區來說,無疑又添了一把“柴”。
自《馬尾制造2025行動計劃》戰略發布以來,福州開發區制造企業紛紛轉型升級,以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為導向的產業升級正是破局手筋,成為開發區在降成本、補短板等方面供給側改革的排頭兵。
在30余年的發展歲月里,福州開發區這個老牌工業區的制造業始終是馬尾區的產業“龍頭老大”。然而,老舊的工業形態逐漸暴露出產能不足、人力成本增加等問題,并在近年來受到市場需求改變、技術創新的巨大沖擊,產業升級壓力不斷增加。
有鑒于此,去年8月,馬尾區制定出臺了《馬尾制造2025行動計劃》,提出開展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試點,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加快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建設等,推動“智能制造”,打造馬尾“工業4.0”。
實踐證明,計劃出臺后沒多久便取得了豐厚回報:去年開發區共推進10個智能技改項目,總投資28.6億元;今年增至20個,新增10個,通過智能技改,企業實現“機器換工”和產品智能化更新換代。
福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指出,“馬尾區在智能制造方面已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產業基礎良好、轉型空間大,是開發區掘金“智能制造”的獨有優勢。
兩大優勢引領“智造”之路
“目前,馬尾智能制造方面的最大優勢,體現在移動終端配件制造和軟件研發設計兩大方向?!瘪R尾區經信局技術進步科科長楊文鳳告訴記者,開發區的產業基礎和產業引導是兩大特色產業形成優勢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福州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擁有良好基礎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成為區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年產值達到500億元。特別是在信息感知與識別、數據傳輸與處理等核心技術及傳感技術等支撐產業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上潤傳感器技術、新大陸溯源系統技術也達國內先進水平,創高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產品均國內領先,移動終端相關配件制造企業形成產業集群優勢。
軟件研發方面,為推動智能制造技術進步,開發區與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在區內設立實驗室福州基地。目前,該基地已經與伊時代、賽虎等開發區企業開展合作,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識別、大數據挖掘與分析等技術服務,與伊時代合作研發的“網劍”品牌系列產品年創收5000多萬元,與上潤精密等一批智能制造企業也在積極接洽中。
培育“智造”生態產業鏈
為助力智能制造企業“健康”成長,福州開發區大力整合區內公共服務資源,建設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和企業參與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務體系,為馬尾的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的社會化服務。
積極構建五大服務平臺,著力培育“智造”生態產業鏈,這些平臺包括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智能制造與系統技術研究中心、自貿區公共服務平臺、兩岸物聯網示范中心、多層次資本交易中心、兩岸青年創業中心,涵蓋技術研發、市場服務、投融資、人才、業務代理等各領域,重點突出兩岸交流合作、智能技術推廣應用、物聯網產業鏈升級及自貿區金融創新等功能,致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
福州開發區出臺了《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扶持重點產業和企業挖潛提升的若干規定》《福州開發區關于促進產業龍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對智能制造企業進行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僅去年就兌現區級企業技改、技術創新扶持資金1700多萬元,其中技改125.5萬元,技術創新120.1萬元,龍頭1478.2萬元,名列全市前茅。
量身定制的配套政策,實實在在的資金扶持,讓福州開發區的“智能制造”擁有了不俗的推動力和強大的發展后勁。根據《馬尾制造2025行動計劃》的布局,到2025年,福州開發區將力爭實現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超過60%,“兩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85以上。

提交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光亞論壇·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
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