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2016夏季達沃斯】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
自2013年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戰略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緊跟時代發展,相繼提出了符合本國國情的“工業4.0”發展規劃?!爸悄苤圃臁薄ⅰ爸腔酃S”、“物聯網技術”等相關概念被陸續提出,受到了全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今天,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已成為世界經濟舞臺上萬眾矚目的焦點,第四次工業革命洶涌來襲,世界制造領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以“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為主題,展開了為期3天的討論。屆時,宜科(天津)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鑫做客天津衛視夏季達沃斯直播間,探討經濟轉型與創新的價值,分享踐行工業4.0的寶貴經驗。
轉型時不待我
主持人: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的力量”,那么請您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工業4.0?
張鑫:工業4.0是由德國提出的,之后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各國政界、學術界、企業界對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其核心就是“這是一場革命還是一場漸進式的演化”。直至今年,業界對此有了一個基本的共識,認為這是一場革命,是以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技術的融合以及跨界創新為代表形成的一場新的革命。只是這場革命對人類影響的深度和廣度還并不了解,所以此次達沃斯論壇將其作為主題進行探討,各界精英齊聚于此,探討第四次工業革命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主持人:我們的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受到資源、環境等的阻礙,因而必須要面對“轉型”。您覺得制造業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張鑫:是的。中國的制造業發展到今天,確實走到了必須要進行改變的時刻了。在這個時機下提出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方向和出路。
機遇不容錯過
主持人:您覺得在全世界范圍內,中國面對工業4.0是否是與其他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的?
張鑫:我覺得雖然我們還有差距,但是現在的時機非常好。回顧歷史,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封建社會,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社會的轉型期,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時,我們的關注點并不在這個方向上,所以這一次的機會我們絕對不能錯過。作為中國的企業,我們都摩拳擦掌,希望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
主持人:今年的論壇中出現了許多諸如“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等高頻詞,那么您覺得現在中國的實體經濟談“智能制造”,機遇是否成熟?
張鑫:我覺得這個機遇是成熟的。從經濟發展情況來看,中國經濟目前正在轉型,而轉型肯定是從制造業,從實體經濟開始進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實現了自動化的大生產,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點是要實現智能化,實現定制化的大規模生產,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舉一個形象的例子——做衣服。最早我們要找裁縫來做,這是定制;后來服裝廠開始大量生產固定型號的服裝,這就實現了自動化的大規模生產。如今提出的“智能制造”就是要讓服裝廠以大規模生產的方式生產出符合每一位消費者不同需求的服裝。
主持人:這種個性化的轉變是否會代替人工?當個性化定制與產業化相結合,會對就業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鑫:智慧工廠并不是無人工廠,也是需要有人存在的,只是人的身份從曾經的機器操作者變成了規則制定者。畢竟設備的“智能”是人賦予的,所以在智能制造當中,人的角色和地位提升了,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了。
政策柱石之力
主持人:您對此次論壇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的講話有怎樣的期待和關注?
張鑫:中國政府在去年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這是“工業4.0”在中國的綱領性文件,有戰略高度、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我認為總理在今年會對“中國制造2025”做出進一步的闡釋,推出進一步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作為企業界的代表,我對這些政策和措施充滿期待,希望政府能夠推動改革,釋放改革紅利,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主持人:在總理的致辭當中,您主要捕捉到了哪些信息?
張鑫:總理多次強調了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說明國家層面對此十分重視,那么隨后必然會有細化的政策和措施陸續落地,我對此十分期待。另外,總理在致辭中多次提及“新動能”,結合天津的情況,我認為新動能的代表是科技型的小巨人企業,天津政府目前也正在大力培養和扶持這類企業。正如總理所說,這類企業雖然規模還不大,但卻充滿活力,發展速度很快,是此次變革當中的重要力量。
創新萬物互聯
主持人:智能制造的推進催生了類似VR眼鏡、3D打印機等新技術產品的誕生,您認為這些新產品的誕生會對未來的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鑫:第四次工業革命講的是轉型,而轉型的力量來自于創新。創新有技術的創新,也有商業模式的創新,對于此次工業革命而言,最顯著的還是技術的創新。與前三次工業革命不同,這種技術的創新不是以某一種技術為代表,而是多種技術的發展融合,其融合的基礎就是物聯網技術。之前大家關注的互聯網是將人與人相連,而物聯網技術則是將人與物、物與物之間進行相互連接,從而形成所謂的萬物互聯。這是此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特點。
談到物聯網的技術創新,它所涉及的“創新”已經超越了我們對生活的想象,可以說是“做夢都夢不到”。這時,它所需要的就是協同創新,企業與用戶一同創新。
此外,創新需要人才,國家對此也提出了許多相關的舉措。目前中國培養人才的趨勢就是在設立研究型大學的同時,讓部分高校轉型成為應用型大學,為工業領域培養實用型人才。比如幾個月前,我們與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其目的就在于企校合作、產學融合,同時也包括對人才的培養。
宜科機會即挑戰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驅動下,各行各業都在尋求著變革中的發展契機。對制造業而言,能否準確地摸到市場的“痛點”,抓住每一位消費者的需求核心并將其實現,成為了是否能夠在變革中順利“通關”的關鍵。
然而事實上,變革這柄“雙刃劍”讓機遇與挑戰并存,轉型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當前,中國的制造型企業紛紛提出了“信息化”發展戰略,但真正實施起來卻舉步維艱。為何?我們認為自動化基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盡管工業4.0是每個企業的美好愿景,但如果不把工業3.0,甚至是工業2.0的自動化基礎打扎實,談信息化只能如同紙上談兵,事倍功半。
宜科公司多年來專注于中國工業自動化領域,立足自動化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并認真實踐著“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我們開發并掌握了智能制造的多項核心技術,積累了豐富的應用案例與實施經驗,致力于根據中國本土企業的實際需要進行個性化定制,以創新的技術和卓越的品質,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完整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鞏固自動化生產基礎,穩步實現轉型升級。

提交
全新升級 重裝上陣 | 宜科邀您共赴2024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
工業線纜精準定長的秘訣—宜科EI40編碼器
智造引航 視覺賦能,宜科亮相Vision China2024北京機器視覺展
宜科邀您共赴“視覺盛宴”,Vision China北京機器視覺展開幕在即
宜科LVM2550智能3D激光輪廓傳感器助力耐火磚實現精準尺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