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對話:ABB打造“物、服務與人的互聯” 做中國長期發展好伙伴
2015工博會前夕,一個風和日麗的秋日早晨,gongkong® CEO李小勇受邀來到上海半島酒店,與前來參加上海市長咨詢會的ABB全球CEO史畢福(Ulrich Spiesshofer)展開一場高峰對話。
(左:gongkong® CEO李小勇 右:ABB全球CEO史畢福)
正如史畢福所言,ABB擁有多重身份:一個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領導企業,一家業務遍布全球近100個國家、擁有14萬名員工的跨國企業,一位肩負社會責任的“中國長期居住的公民”,一個“中國和中國發展的長期合作伙伴”。
在中國發展的轉型期,擁有多重身份的ABB又將如何發揮其獨特優勢與作用?
機會:存于“物、服務與人的互聯”
聚焦“智能智造”,德國提出“工業4.0”,美國推出“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日本組建“科技工業聯盟”,英國制定“工業2050戰略”,中國規劃《中國制造2025》。未來工業的機會到底在哪里?
“就歐洲和美國而言,機會在減少。如果站在整個工業環境角度去看,我們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制造業,而是整個價值鏈。不僅要看到實物資產,也要看到服務的價值。”史畢福說。ABB對智能制造有著獨到見解,即“物聯網IoT”、“務聯網IoS”、“人People”三者融匯統一組成的“物、服務與人互聯”(“IoTSP")的ABB未來戰略。
史畢福認為,如果只將物、服務與人單純的連接起來毫無價值,其中需要借助智能分析和智能計算。設想一個機器人發送信息時,它開始繞著手臂的軸線抖動,如果你把手臂的抖動和其他抖動搜集到的參數作比較分析,你或許可以發現停機的規律,并更容易預測在下一個72小時內什么時候應當給機器人做維護。如果你不那樣做,機器壞掉的機會會更大。 這樣做的價值在于“對實物資產,實物資產的控制以及相關職能的綜合體,包含人員的操作和服務,確保運行、速度和可靠性的安全性。”
在這方面,ABB早有部署。如設在印度的遠程服務中心,在全球范圍內監控所有智能化設備,在全世界范圍內派發人力及服務,為機器可靠運行提供支持和幫助,幫助客戶在生產質量和速度上脫穎而出。今年10月下旬,ABB與微軟合作打造新型電動汽車充電平臺,通過智能云平臺將ABB電氣設備、技術服務與人以及實物連接在一起。在食品安全領域,“物、服務與人互聯”可整合日趨復雜的信息流,以實現從原材料到成品包裝全過程的可追溯性。
觀點:中國面臨跨越發展機會期
新一輪工業革命到來之際,發展中國家或許不會一步一步沿襲發達國家工業轉型升級的進化路線,而會借助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歷史性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甚至彎道超車。這正是《中國制造2025》的初衷與目標,不僅要推動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穩定發展,還要在應對新技術革命的同時,實現高端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
“中國仍有完全機會實現跨越發展。”史畢福說,前提是“汲取最好的營養(其他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建立中國自己的哲學,抓住數字化工業的機會”。他認為,“工業4.0”的局限在于只關注工廠,它不應該就此打住,應該進入整個價值鏈。
史畢福對中國的建議是樹立“物、服務與人互聯”的哲學理念。為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需要關注那些可以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從而提升生產效率的創新領域。這不僅需要政府鼓勵新的想法,也需要政府有能力將想法變為有形的、有附加值的產品、流程、服務和組織模式。
使命:作為當地公民積極貢獻社會
ABB與中國的關系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初的1907年。當時,ABB向中國提供了第一臺蒸汽鍋爐。1974年,ABB在香港設立中國業務部,1979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1992年,ABB在廈門投資建立了第一家合資企業。1994年,ABB將中國總部遷至北京,并于1995年正式注冊了投資性控股公司——ABB(中國)有限公司。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ABB目前在中國已擁有1.9萬名員工、39家本地企業和遍布全國126個城市的銷售與服務網絡,以及研發、制造、銷售和工程服務等全方位的業務活動,并一直踐行“在中國,為中國和世界”的口號。
因此,史畢福將ABB定義為“在中國長期居住的公民”。他表示,“作為當地公民,我們就不能只盯著自己的業務看,應該想想如何貢獻社會,支持教育,支持政治”。ABB這些年也是這么做的,并與政府、產業集群、企業客戶、大學等建立了強有力的創新型合作關系。
在建言獻策方面,今年11月1日,在上海舉行的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第27屆年會上,史畢福以《用創新提升生產效率》為題,就上海如何通過創新挖掘制造業的巨大潛力分享了全球經驗并提出建議。此外,ABB還在北京、廣州、重慶等地服務于多個咨詢平臺和委員會。
在節能減排方面,ABB為鋼鐵、造紙、石化等能耗大戶排憂解難,迄今為止,安裝在中國的ABB傳動產品已累計為客戶節約2010億度電,相當于北京市2年多的用電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2億噸。
在教育和研發方面,ABB通過“ABB-新長城特困大學生助學基金”,資助國內高校電氣工程和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特困學生完成學業,目前累計捐款1200萬元,有來自44所高校的2000多名大學生從中收益。同時,ABB與國內多所高校開展多層次的校企合作,這其中包括與重慶大學、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福州大學、廈門理工等高校建立的聯合實驗室,以及與國內16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的28個科研項目。
在技術創新引領方面,ABB推出世界上首款實現人機協作的雙臂機器人YuMi,以滿足中國電子消費品行業對柔性和靈活制造的需求;發布首款符合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接口標準的通用型大功率直流快速充電機Terra 53 Z,它在20分鐘內提供的電量足以滿足普通家用電動汽車行駛100公里;ABB Azipod®電力推進技術通過降低維護成本和減少燃料消耗,支持船東和運營商提高船舶的盈利能力,目前這一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我國的客輪、海洋科考船、海洋監測船等各類船舶中。
未來:服務中國下一個百年
“ABB服務中國已有108年頭,我們也希望服務中國下一個100年。”史畢福說,“ABB能夠做到的是,無論是中國改變了還是發展的優先級改變了,ABB都會順勢而為,努力改變自己適應變化,以最合適的方式滿足中國在電氣和自動化行業的需求。”
前有“西部大開發”戰略,以重慶為代表的西部地區正迎來在電力、工業、交通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快速發展。ABB隨之向西進發,于1998年成立重慶ABB變壓器有限公司,2008年設立重慶ABB江津渦輪增壓系統有限公司。目前,ABB智能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重慶萬州電廠、重慶南川體育館,以及長安福特位于重慶的新建工廠等多個項目中。今年6月,一年一度的ABB自動化世界活動首次移師中國西部城市——重慶,史畢福更是親自飛抵重慶,為活動開幕式站臺。
今有“一帶一路”建設,ABB亦積極響應,于今年10月在西北地區設立了第二個綜合服務中心——ABB新疆服務中心。此前,ABB已在新疆發展近20年。新成立的服務中心覆蓋整個新疆地區,并輻射甘肅和青海兩省,為西北地區石油天然氣、化工、電力、冶金等眾多行業客戶提供安裝調試、備品備件、維護維修、升級改造、培訓等全面的管理服務,促進新疆經濟發展。成立服務中心之時,ABB還向新疆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捐贈了總額170萬元的電氣和自動化實驗室設備,并決定在未來5年每年提供10萬元獎學金,支持新疆本地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
“或許有人會說今天的烏魯木齊并沒有上海和北京那么有吸引力,不要去那里。”史畢福說,“但ABB要和中國政府在一起,跟中國發展同步。我們不僅要去,還要早點去,即便我們承擔了一定的風險,也要為那里的長遠發展播下希望的種子。ABB是中國和中國發展的長期合作伙伴。”
史畢福表示,中國正主動做著巨大改變,創新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性因素。他非常期待中國第13個5年計劃。ABB會以合作伙伴的身份為中國政府獻計獻策,幫助中國制定未來發展規劃。(文/gongkong張麗瑩)

提交
數字化時代,如何高效利用來自現場設備的數據
ABB旗艦數字化能源管理系統完成AI升級
巴斯夫成功完成Ethernet-APL試驗, 并選擇ABB實施其在歐洲的新建工廠項目
ABB簽署協議,支持美國得州大型Power-to-X綠氫項目
ABB推出ABB Ability?智能提升系統, 將礦用提升機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升至全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