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應用設計

>

三一重工成立陜西子公司基于PLM研發轉型

三一重工成立陜西子公司基于PLM研發轉型

2025/1/9 17:44:10

三一重工在陜西成立了新的工程機械子公司,有評論家指出,三一重工的新動作是其新年策略轉型的“投石問路”,而早年間PLM、MES、CRM等數字化平臺的搭建、整合,是三一重工實現跨地域協同研發、高質量生產,產品進入各級子市場的重要底氣。

事實上,基于PLM的高效云研發模式、基于MES的智能制造模式,已經被三一重工、徐工機械等各家工程機械龍頭企業所一致使用,這被視為在行業下滑期進行調整的重要方向,對于企業推出新型產品、打通研銷鏈路、拓展海外市場有深遠的意義。

機械行業增長背后,挖掘機遭“腰斬”

機械行業因為產業規模大、效益增長穩定等原因,始終是我國制造業的支柱行業。單從某些整體數據來看,機械行業去年似乎過得“不錯”——

2023年規模以上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顯著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6%)和制造業增速(5.0%)。

然而,在凱歌聲中,工程機械沉默地在小黑屋里轉了一圈又一圈,身邊只有蹲在屋角啜泣的農機。

2023年,工程機械依然低迷,挖掘機、裝載機銷量分別下降25.4%和15.8%,這些數據將會更驚人,去年國內市場挖掘機銷量同比下降46.1%,其中中型挖掘機下降54.2%,說是“腰斬”也不為過。

國內的大規模機械企業,如徐工機械、三一重工,都以工程機械作為核心產品。外行人可能看不明白,但是業內人都心知肚明:機械行業不能失去工程機械,正如同制造業不能失去機械行業、西方不能失去耶**冷。

規模以上企業的選擇——身體出海、大腦轉型

為了應對國內下行壓力,出海成了最合理也最必需的選項。

2023年機械工業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09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額7830.2億美元,同比增長5.8%,傳統工程機械的銷售數據如下:

2023挖掘機銷售:國內89980臺,同比下降40.8%;出口105038臺,同比下降4.04%。

2023裝載機銷售:國內56552臺,同比下降30.1%;出口47360臺,同比增長11.5%。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持續低迷,出海成了“救命稻草”。

(數據來自國海證券機械研究團隊0821新發布的報告,報告已加入小橙子的藏寶庫,V信關注“智橙”下載)

對于工程機械企業來說,出海解決的是“去哪找飯”的問題,研發解決的就是“用什么換飯”的問題。

以徐工機械為例,2018-2023年的研發費用為17.79億元、21.27億元、24.17億元、40.82億元、40.00億元。

三一重工在2018-2023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7.54億元、36.44億元、49.92億元、65.09億元、69.23億元、58.65億元(數據來自財報派)。

從18年到23年,工程機械的龍頭企業紛紛將研發費用翻了幾番,這與企業的兩條路是息息相關的。

一條是出海的路,更前沿的產品,最終要落地在更廣闊的市場里,才能實現價值,這也是我們上文所說的。

一條是轉型的路,數字化轉型,并不是什么新鮮概念,對于龍頭企業來說,已經走到了新的階段,接下來我們會具體分析。

數字化轉轉型的初心是幫企業解決問題、創造價值,面對著持續增長的研發投入,企業最直接的問題是什么?

是研發時間、經費的高效化,是數據價值的最大化。

不如來看看徐工機械的數字化階段:第一階段是信息化,這一階段的標志性動作是上線ERP系統;第二階段是智能化,這一階段的標志是工業物聯網、智能研發、智能制造、智能服務等;第三階段是數據資產化,通過數據管理機械設備,建立數據資產的管理、安全、價值評估體系是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

三一重工也進行了三次重要的轉型:2005年,通過信息系統精細管理生產;2016年,通過信息系統縮短生產周期,并解決了海外代理商的管理問題;2019年,來時搭建自主技術平臺。

無論是徐工機械,還是三一重工,都是在第二個階段(2016前后),解決了智能研發的問題,這才有了2017之后研發投入的持續增長。

這也是規模以上制造企業的共識:研發架子沒搭好,盲目增加研發投入,就像是帶著竹竿去釣鯊魚,結果可想而知。

適配中小企業,跨越式的研發轉型

市場的變化,也刺激到了中小機械企業,但對中小企業來說,大規模的轉型是荒唐、不切實際的——數字化轉型,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對于轉型較晚的中小企業來說,大部分企業首先要解決的是生產和采購端的數字化,以實現規范管理、降本增效,怎么去選取MES、ERP,我們在此不再贅述。

另一些企業,或者已完成了上述步驟,或者對行業風向感知更敏銳、對客戶的需求更敏感,則會把研發管理作為企業拓展下游市場(典型案例是出海)的重點工作,從而以產品而非價格構建企業優勢。

我們說,品牌的優勢是長期的,產品的優勢是一時的,價格的優勢則難以保持一時。從價格戰,到產品戰,進而到品牌戰,最核心的就是產品研發和客戶服務。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研發層面,一次完成徐工機械、三一重工的前兩個轉型階段,并不難。過去,制造行業往往通過部署PDM或PLM來管理數據,但是PDM的數據仍然是分散的、不連通的,無法實現全局的流動、賦能和管理。

云PLM解決的其實就是徐工機械、三一重工在第一、第二階段的事情。

首先是信息化,即實現物料類型、屬性、編碼、狀態的統一,讓數據在創建、修改和刪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并管理數據在不同員工之間、研發和制造系統、銷售部門和客戶之間的流動。

然后是智能化,即通過云PLM平臺的各項管理功能,完成數據的高效檢索和復用,并實現圖紙變更等操作的自動化。

以下是某企業使用國內首家云PLM智橙平臺,拓展出海業務的場景:

·場景一 快速出圖

研發部門接收到了一個來自印尼的設備需求。研發部門先通過BOM管理功能,導出不同款型的國內挖掘機的BOM結構,形成價目表交付客戶。

客戶選定方案后,研發部門通過模糊搜索等功能,快速找到可以復用或修改的件,多名工程師使用云研發功能,同步進行不同件的修改。

通過快速檢索和并行研發,第一時間完成了產品研發,并通過和MES系統的集成,一鍵同步給制造部門。

·場景二 靈活變更

因為東歐市場的設備要求,一批工程機械的多個配件需要改材質。

工程師通過變更管理功能,同步檢查待修改配件的借用狀態,并了解包含該件的產品的生產和交付狀態,確定海外產品中進行配件的材質變更,哪些產品中保留原有材質。

通過變更管理,工程師靈活調整不同材質的同一配件在國內、海外各個批次產品中的應用,并通過和MES系統的集成,將數據一鍵同步到生產端,有效提升了研發效率,并且避免了繁瑣操作造成的差錯。

對于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是否使用PLM,乃至于是否使用云PLM,更多的取決于其市場需求和銷售策略:

對于“卷價格”、主要服務周邊市場的機械供應商來說,研發轉型絕對不是當務之急。

而對于下游市場構成復雜或者設備使用場景復雜的企業,使用云PLM實現研發轉型,從而提升產品差異化研發能力和市場快速響應能力,是企業拓寬海外市場、打贏產品戰和品牌戰的關鍵。

基于PLM系統的云研發模式,幫助三一重工實現了產品設計、研發、制造等各個環節的高效協同和數據共享,在提高研發效率的同時,幫助三一重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在整個工程機械行業站得更穩、走得更遠。

審核編輯(
王靜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知識 | 法蘭密封泄漏的原因分析

閥知 | 閥門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大盤點

PLM的Excel到PLM3.0、4.0

知識 | 各種閥門主要進口品牌和原產地!

知識 | 怎樣計算安全閥的整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