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
近日,《2021埃森哲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下稱《報告》),稱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穩步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其中轉型領軍企業優勢持續擴大,并成功將數字化優勢轉化為營收優勢,企業已進入數字化轉型分水嶺的關鍵時期。
《報告》研究基于高管調研和企業評估兩部分,覆蓋了高科技產品、電子零件與材料、汽車與工程機械、醫療醫藥、消費品、物流、傳統零售業、化工建材、冶金等九大行業共563家企業。
破局之道: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
加快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正成為從國家到各地各部門,再到各行業企業的共識。頂層設計上,“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與此同時,規劃還要求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數字化轉型和綠色轉型上升為國家戰略,有效激發了企業轉型升級、推動業務可持續增長的需求和內生動力。
這一趨勢在《報告》中得到充分反映,埃森哲于2018年構建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四年來該指數平均得分從37分上升至54分,中國各行業企業整體數字化水平穩步提升,行程過半。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初見成效,數字化轉型正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從行業細分看,傳統零售、物流和電子零件與材料三大行業數字化轉型更快。作為距離最終市場和消費者更近的幾大行業,在疫情大考和市場競爭壓力下,過往傳統模式受到巨大挑戰,提高數字化能力、提供差異化精準服務成為破局之道。
從企業細分看,轉型領軍企業由于數字化基礎較好,在疫情沖擊下顯示出強大的韌性,不僅占比大幅上升至16%,對其他企業的數字化優勢持續擴大達到35分之多。領軍企業更成功將數字化優勢轉化為財務優勢,與其他企業的營收增速差距從疫情前的1.4倍擴大至3.7倍,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正進入強弱分化的分水嶺。
轉型之困:數字化戰略仍存認識偏差
與領軍企業的優異表現相比,《報告》指出非領軍企業對數字化的滿意程度大幅下降。落差既有領軍企業示范效應帶來的緊迫感,更與自身轉型困難密不可分。為協助中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找到痛點、迎難而上。
最大的挑戰在于戰略缺位和理解偏差。部分企業將數字化轉型理解成優化IT基礎而非打造數字底座,對數字化轉型方向不清晰。還有部分企業未能充分認識到對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業務轉型,數字化戰略與業務發展是“兩條線,兩層皮”,企業發展戰略對數字化部署方向缺乏指導性。
“一旦戰略和認識上出現偏差,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第一是‘零敲碎打’,相互沒有協同,造成資源浪費,第二是轉型對業務的價值輸出不明顯,難以發揮對業務的賦能作用”,埃森哲全球管理委員會成員、大中華區主席朱虹指出。
數字化能力建設的難度同樣制約了一部分轉型底座不牢的企業,在原有系統基礎上修補往往出現兼容問題,推倒重建又容易對經營造成傷筋動骨的損失,陷入兩難。此外,由于數字化轉型的系統性,使得數字化投資見效慢、周期長,這使得堅持長期主義、保持數字化的可持續性非常重要。然而部分企業又往往急于見到成效,對轉型價值的衡量也讓一部分企業難以持續投入,最終影響轉型成果。
跨越之策:數字化轉型七大建議
中國企業數字化穩步推進,然而與此同時企業間數字化差距逐步拉大,雪球效應顯現。面對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后疫情時代,非領軍企業亟待借鑒領軍者經驗,明確數字化轉型方向,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勇敢跨越轉型分水嶺,培育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轉型價值的最大化。
有鑒于此,《報告》給出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的七大行動建議:
戰略為先,緊握業務:
以企業定位與業務發展戰略為先導來構想、設計轉型愿景和頂層戰略,并在企業全局實現從戰略、管理、執行、操作到評估的端到端落地。
云筑底座,加速創新:
只有上云才能打通數字化轉型,企業借助多種云服務提升敏捷性與韌性,積極嘗試與其他新興技術融合,促進更廣范圍內的創新落地。
數據重構,洞見賦能:
梳理企業數據資產,建立強有力的數據戰略和行之有效的數據治理機制,將該關鍵生產要素轉變為前瞻性洞見和差異化資產。
體驗至上,全鏈驅動:
利用新興的數字技術,通過互聯平臺整合產業鏈資源,推動跨企業、跨部門、跨職能的靈活協作和高效反應,升級客戶體驗,支持業務模式轉型。
智能運營,規模發展:
提升企業運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利用數據支持并優化決策,加強人機協作,更為快速地實現高質量增長。
生態共進,突破“不可能”:
企業通過打造數字合作平臺與各方探索數字商業模式,建立價值網絡協同平臺,實現研發、制造、營銷領域的共享生態。
多重價值,多維發展
企業將社會各方的福祉納入價值評估標準,從數據治理責任、社會群體權益、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愿景出發,全面塑造可持續發展優勢。
展望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未來趨勢,分水嶺是否會導致領軍企業與非領軍企業的分化加劇,朱虹表示,一方面領軍企業得益于多年夯實的數字基礎,已經進入協同效應的騰飛期,未來差距還會繼續擴大,另一方面,領軍企業具有能力外溢的效果,能夠幫助轉型壓力較大、采取跟隨模式的非領軍企業一起進化,比如通過讓上下游供應鏈接入自身數字化系統,帶動共同實現智能升級。
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正逐步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寫入DNA,不僅在發展戰略、組織架構、管理方式、運營效率等積極打造可持續增長的優勢,更開始思考企業對外部環境、氣候變化以及社會的影響,建立可持續性意識,以共同價值的眼光審視企業的發展,更好地踐行可持續的社會責任。
“在當下這個多變的時代,中國企業有兩個更為重要的使命:數字化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數字化轉型并非一場技術升級的競賽,關鍵在于戰略的重構,以及轉型進程的變革管理。而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新的‘數字化’,每家企業都必須致力塑造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方能在未來具備競爭力和生存力”,朱虹說。

提交
磁翻板液位計基礎知識及常見故障分析
安全儀表系統:確保流量測量的安全性
如何應對PID回路表現不佳?
比例閥如何維修?
電磁流量計基礎知識及常見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