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應用設計

>

緊跟臨港速度,研華科技與攜手航天智能打造全新園區綜合能源示范平臺

緊跟臨港速度,研華科技與攜手航天智能打造全新園區綜合能源示范平臺

2021/9/18 16:09:42

上海臨港區采用“風光儲”(風能、光伏太陽能、儲能等技術融合)一體化的能源架構+智能化的能源運營模式,從能源的生產、使用、管理調度到運維及迭代,打造高質量、高要求、高規格、可落地、可復制、示范性強的智慧園區能源綜合平臺,實現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化、數字化、智能化。復雜工業現場往往會面臨多種系統、接口、協議、軟件、平臺等難以整合對接的問題,而網關作為數據的“閘口”,是互聯網與工業系統的核心組件,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接作用。

工業園區作為聚集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產業資源的集群式建筑形態,已成為企業生產辦公、政府布局特色產業的重要抓手。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以云計算,大數據,新一代通信技術為代表的新興技術也在以空前的速度應用于園區建設中。尤其今年以來,“碳中和”、“碳達峰”的政策目標指導著政府、企業、園區對清潔能源、智慧能源等議題引起高度重視和整改決心,因此在供給側的能源結構改革、能源精細化運營成為了智慧園區建設及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位于上海臨港的某新建產業園區,就在這樣的契機下,搭乘“碳中和”、“碳達峰”的列車,帶著全新時代背景和使命,開始了一段智慧能源示范項目之旅。

上海航天智慧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隸屬于上海航天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利用的研發及產業化平臺,也是中國航天創建上海市智慧能源科創中心的牽頭單位。在臨港園區(下簡稱“本園區”)的智慧能源系統平臺建設項目中,上海航天智慧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智能”)攜手研華科技,為該園區提供了從規劃咨詢、能源設備、智能化方案空整體實施的全流程服務。

image.png

 

上海臨港區作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片區以及長三角智能制造的代表地區,近年來以高效、領先的“臨港速度”著稱,本園區秉承致力于建成上海臨港示范性智慧園區的初心,在設計之初就以高標準、高規格、高實用、并且面向未來技術框架和應用范式來規劃。因此,在能源體系方面,本園區采用“風光儲”(風能、光伏太陽能、儲能等技術融合)一體化的能源架構+智能化的能源運營模式,從能源的生產、使用、管理調度到運維及迭代,實現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化、數字化、智能化。

image.png

 

當前階段,產業園區的能源改造主要體現在: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使用效益、減少能源儲運損耗,但其中仍存在不小的困難。風能、光能、氫能等清潔能源在理論層面已探索實踐多年,然而在市場應用和經濟效應方面仍難以對傳統能源形成明顯優勢,這主要是因為傳統能源產業鏈成熟,市場慣性大;且供能用能穩定、配套設施完善。如今,清潔能源不僅在制備技術、儲運技術上都日益精進,而且通過互聯上云、數字化管理運維方法,使得用能更加穩定、便利。本園區的智慧能源綜合平臺,就運用并體現了這些優勢。

結構改革+多能融合,打造三方共贏的產業園區

臨港綜合能源系統示范項目包括屋頂分布式光伏、屋頂小型風力發電、用戶側儲能、負荷側能源管理、多聯機空調系統及智慧能量管控平臺等元素,是基于研華科技WISE-PaaS云平臺的iBuilding I.Apps打造一個多能互補的智慧能源系統。

首先,是分布式供能方式自帶的優勢。分布式供能相對于傳統的集中供能方式而言,因更靠近用戶側,大大縮短儲運環節,縮減了中間的能源損耗和成本,同時也降低了中間環節的安全風險,能夠更具靈活性、可靠性、安全性地為用戶輸送直接能源。其次,本園區的智慧能源綜合平臺涉及到不同能源的采集和調度,因此各能源之間如何實現用戶經濟效益最優,驗著該項目的系統集成能力、調度算法能力。

這就要求該平臺對所有發電系統和用能設備進行全局統籌、精準可控。對此,航天智能與研華科技對該園區的能源架構進行全域全要素接入,整合了各類建筑用能設備子系統,包括電梯、照明、暖通等,形成一個可視、可控的數字能源平臺;基于此,各類能源的生產數據、用戶和設備端的使用數據全部采集上云,實時動態更新,對于不同時段、不同建筑體、不同用戶的用能分析,形成能源管理駕駛艙,幫助運營者和決策者全覽掌握。典型應用包括能源調度 “移峰填谷”、設備故障快速檢修等。航天智能基于本園區數據積累及長期經驗,可提煉基于園區實況的能源調度算法,按照用戶在不同時段的需求、結合不同能源供給能力和用電策略進行調度優化,以保證兼具穩定性、便捷性和經濟性。

通過綜合能源平臺的建設,園區可實現多方面的收益。可見層面包括降低人員成本(智能化方式代替人員巡檢,年節省約在百萬元級別)、降低維保支出(年度支出約在百萬元級別)、節省能耗成本、降低碳排放指標;此外還包括智慧能源紅利為園區招商、企業用能帶來的益處。

 

image.png

 

高定位、高質量、高速度,三者兼顧背后的秘密

戰略方向與執行速度一樣重要。臨港的崛起離不開臨港速度,航天智能與研華科技也秉承此理念,在打造高質量、高規格、可落地、可復制的示范園區的同時,也追求效率的極致。這背后離不開航天智能、研華科技雙方在能源和物聯網領域的深厚積累,對客戶需求有著全面、前瞻的了解,對實施落地過程中的各環節挑戰有著完備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對全流程的運維與售后有強大的服務體系。

舉例來看:

在大型集成項目中,多供應商的模式相較于主供應商模式都有一定優勢和劣勢。具體到本園區項目來看,必然存在許多全新的要求、探索性的功能,如并網發電、峰谷套利等設計,同時客戶要求的變動調整也十分常見。這就要求航天智能、研華科技雙方在服務本園區的過程中,對客戶規劃要求的可行性、實施難度、效果評估有非常專業的經驗,同時對客戶規劃要求提出更專業、更可行的調整建議。而非被動地接受客戶的全部要求,在不停的方案迭代、修改、調試中反復試錯。那么,雙方是如何高效配合,達成了創新、質量、速度的多贏呢?

首先,航天智能在眾多智慧能源平臺中選擇研華科技,是基于其行業專業性+豐富的數字化產品能力。一方面,研華科技對能源行業的系統集成商的實際需求有深入地理解,能夠在產品、技術、實施、服務層面全線無縫配合系統集成商的項目完成度,另一方面,研華的產品和軟件覆蓋非常全面,減少了多供應商之間的配合流程,整體協同效率優勢明顯。

其次,該項目涉及能源類別、建筑樓群、用能設備很多,因此對現場通信的穩定可靠性、集成兼容性要求極高,項目的如期交付離不開研華科技在數據采集和現場通信方面的基礎鋪墊,即與第三方設備的快速打通,流暢的平臺兼容性,大大加速了項目集成速度,縮短交付周期。

如今,智慧園區建設如火如荼,智慧能源的應用大有可為。研華科技通過與航天智能等伙伴的聯手合作,將智慧能源方案進行更高程度的打磨與驗證,朝著標準化、模塊化、可擴展、可復制的方向,為綜合能源的智能化發展,貢獻一份數智之力。

關于研華 –研華科技成立于1983年,以“智能地球的推手”作為企業品牌愿景,一直專注于工業物聯網、嵌入式物聯網及智慧城市三大市場。為迎接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大趨勢,研華提出以邊緣智能和WISE-PaaS工業物聯網云平臺為核心的物聯網軟、硬件解決方案,協助客戶伙伴串接產業鏈。研華業務分布全球27個國家,擁有約8,000名員工,憑借強大的技術服務及營銷網絡,為客戶提供本土化響應的便捷服務。此外,研華積極推進產業伙伴共創,加速AIoT生態圈布建與發展。

審核編輯(
王靜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研華發布RK3588 SMARC 2.1核心模塊ROM-6881

研華與臻鼎達成戰略合作

加速推進邊緣AI應用落地,賦能產業智能化轉型

AI引爆邊緣計算變革,塑造嵌入式產業新未來

超越尺寸限制:ROM-2820 OSM超小型核心板迎接HMI創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