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鋼的信息化工作與自動化隊伍建設
2006/11/15 8:40:00
[摘 要]文章闡述了太鋼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結合太鋼實際介紹了信息化建設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和做法, 以及如何搞好自動化隊伍建設以適應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關鍵詞]信息化;自動化;隊伍建設 太鋼是我國特大型不銹鋼鋼鐵聯合企業,目前列世界不銹鋼企業第八位,在中國不銹鋼業中列首位,戰略目標是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太鋼把信息化建設作為實現戰目標的重要支撐,采用ERP與MES統一規劃、同步實施的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設。 1 從戰略的高度認識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增強實施好太鋼信息化項目的責任感 太鋼要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必須通過加速推進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進程,運用現代信息術和先進的管理,優化業務流程,最大限度地發揮集團的優勢,開發和發揮公司長期的增長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信息化本質上是一場深刻的企業革命。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貿易自由化、業信息化,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鋼鐵業已經進入了日趨激烈全球化競爭時代,諸多鋼鐵企業借助信息技術在企業的廣泛應用,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加強學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推動企業管理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以有效應對市場競爭。從這個意上講,信息化項目決不僅僅是個技術層面的工程,是管理的根本變革,是管理的創新。近年,鋼一直在持續不斷地推進各項改革,加速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業務流程重組的步伐,企業活和競爭力不斷增強。但是,我們已經進行的各項改革還處于局部的、零散的。信息化項目的質是全面、系統地推進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根本變革,是對企業的再造,是一場深刻變革,企業的信息化已經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2 太鋼ERP-MES的同步實施 太鋼管理信息化總體發展目標是在3~5年內建成先進的信息管理平臺。 從鋼鐵企業應用系統架構中可以看到,MES系統上傳下達,是計劃指令執行和生產線實績反饋的樞紐。實施ERP系統必然大量依賴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實際數據。如果大生產基礎數據的來源未實現自動采集,而采用大量的人工錄入、轉錄等低效的運行模式,信系統資源利用率、效率非常低,信息化建設的最大優勢快速、便捷、共享等無法發揮。 作為以不銹鋼和板材為主的特殊鋼企業,需要對整個生產過程優化,實現ERP管理信系統無法實現的生產數據的獲取與分析功能,要以MES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視、診斷和制,完成單元整合和系統優化,在生產過程層(而非管理層)進行物料平衡,安排生產計劃,施調度、排產及優化。進而對生產過程的物料流、能量流、質量流和資金流、數據流進行完全監測、分析、控制和優化。 同時將MES(及PCS)與ERP之間在功能規劃時統籌考慮,在實施時需要協同進行。 3 精心組織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3.1充實項目團隊健全規章制度 信息化項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太鋼把信息化工程定位為企業的一把手工程,為確信息化項目的順利實施,太鋼成立了(集團)公司高層與項目的合作方SAP、HP、PSI組成的息化項目指導委員會;組成了BPR、FI/C0、SD、PP、QM、MM、IT、數據、綜合、MES、OA、計質量、硬件網絡13個專業小組,與HP、PSI顧問一起研究制定了項目計劃管理制度、組織機構與職責、問題和風險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文檔管理制度、項目考評、激勵制度,完善了工作程序、溝通機制,明確了項目的總體目標與功能要求和評價體系,為項目的施提供了組織保證。 3.2 IT規劃的制定 從信息技術與業務戰略規劃的緊密結合和相互支持出發,太鋼提出“基于先進且成熟的技與最佳實踐,建立開放、統一、集成的信息平臺,運用實時的信息交互實現銷產一體,管控接,三流同步,支持太鋼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企業。” (1)提高企業管理運營效率。建立太鋼的IT總體規劃、管理流程與標準體系;ERP系統心功能實施上線,公司主要業務流程在系統支持下運行;完成基礎設施的改造工作;搭建T基礎平臺,各部門信息共享,實現三流同步。 (2)實現管控銜接。IT總體規劃與IT管理的標準流程與標準體系在整個公司范圍內得以好貫徹;完成主要生產線MES系統建設工作,實現管控銜接;ERP在企業全面應用,建立策支持系統。 (3)建立完整的IT平臺,支持持續改進。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組織進行流程的持續改。成計劃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的建設,實現供應鏈的全程管理和銷一體。建立完整的IT平臺,使各項能力在IT支持下不斷提升。 3.3 IT架構的建立 從實現戰略目標的需求出發,太鋼在能力模型中確定丁六個關鍵能力,即財務管理、人資源管理、市場和客戶管理、研發管理、生產和質量管理、采購和供應管理,并力求以應用統來支撐這些關鍵能力的建設。 3.4實施路徑 太鋼信息化建設堅持整體規劃、同步實施的思路,同時考慮新不銹鋼生產線建設等實際情況,確定信息化實施路徑: 項目第一期:實施ERP的主要模塊,包括FI CO、MM、SD、PP、QM,同時實施計量檢化驗系統進行配合;然后實施試點廠的MES系統;在ERP上線前可先實施上線OA系統。 項目第二期:新產線ERP和MES的實施應用MES的推廣實施;ERP設備管理、人力源等模塊的實施。 項目第三期:CMR、SCM等系統的實施。 太鋼ERP所覆蓋的范圍,目前在國內鋼鐵企業是最廣的,包括了全流程;在信息化一期項目中,ERP財務基本覆蓋了集團所有單位。另外,在所涉及的功能范圍及專業領域方面,ERP系統同步實施,還有MES系統、檢化驗系統、計質量系統、OA系統、能源計量自動集系統,實現能源自動采集,為細化成本分析,實施按照工作中心核算成本的模式。2006,鋼信息化項目上線運行,必將為太鋼加快實施企業戰略目標起到重要的作用,運營效率將大度提升。 
4 太鋼自動化公司要充分發揮信息化、自動化載體作用 太鋼自動化公司是太鋼(集團)公司的計量檢測、自動控制、計算機應用、電訊和網技術的專業管理部門;同時開展電子產品營銷和自動化、通信、工程項目承接及技術服務。太鋼信息化工作中,自動化公司全面進入了項目開發與實施。在工業控制、自動化、計量、信、信息技術、網絡和資訊等方面資源的集中配置,為適應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基礎。泛借鑒行業信息化建設中的經驗,有效結合太鋼本企業的特色,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全面投入信息化項目的實施 太鋼信息化建設項目已進入系統配置與功能測試、上線準備、上線支持等關鍵階段,辦自動化系統已于年初按計劃投運,信息化一期工程計量系統、檢化驗系統、工作中心系統、禁系統、能源系統、運輸系統六大系統于7月全面上線運行。 自動化公司作為項目實施的主要單位之一,全面投入了項目的實施,一批優秀的技人員全面投入到項目中。實施信息化項目,除了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信息技術平臺外。更要的是要為太鋼培養一批既懂業務、又懂IT技術、還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在項目實施中,目人員積極主動介入項目,強化信息技術應用的逐級培訓,保證各級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理解并熟練掌握技術手段、使信息化系統持續優化與完善,形成資源積累與資源共享體系。同時,真評估分析系統上線后風險,清晰運行保證體系與責任,確保系統的安全穩定與持續改進和優化。提升學習能力、注重知識轉移,通過項目的實施,保證系統上線后業務的運作,提升管理水平,培養和鍛煉一支適應信息化發展的專業隊伍。 (2)能源數據自動采集及能源工作中心的實現為太鋼能源計量信息化和節能降耗發揮了積極作用 2005年,太鋼能源數據自動采集系統技研項目由自動化公司自行設計、編程、安裝、調試,以能源計量結算為中心,對分布于全廠區、占能源計量檢測總量70%的進出廠、廠際間能源計量儀表,按區域集中的原則,設置多個數據采集子站,利用太鋼主干網絡,采用有線RTU、無紙記錄儀及GPRS發送與DDN專線接收的傳輸方式,實現了計量數據的自動 采集,并在網上實時發布能源產出和消耗的瞬時量信息及管網中能源供送信息,按日發布匯總數據,以指導能源生產和消耗,優化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2005年節能效益突出,年創效達1134萬元。 
太鋼能源數據自動采集系統投運后,實現了節能降耗,為公司生產經營挽回了較大的損失,產生了較大的經濟效益。①噸鋼綜合能耗和新水消耗分別下降8.33%和24.41%。②主要能源介質管線損失低于系統投運以前的水平。電能線損從3.58%減低到3.2%,平均每月減少線損80萬kW•h;氧氣管損從5%減低到3.2%,平均每月減少線損40萬m3;氮氣管損從5%減低到4%,平均每月減少管損18萬m³;壓縮空氣管損從13%減低到11.6%,平均每月減少線損62萬m³。能源數據自動采集系統投入試運行,實現了計量數據的自動采集,為公司生產指揮、能源調控與能源信息快速反饋提供了技術支持,為節能降耗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圍繞生產主線流程業務做好技術支持與服務 緊緊圍繞生產主線流程業務,建立適應工作重心調整的組織構架,將新線三電系統的運行維護和新項目的支持保證體系與信息化項目一并上線,整體推進,介入太鋼生產工序,掌握自動化核心技術,充分發揮我們自動化專業隊伍的技術、裝備優勢,為太鋼生產主業提供技術支持、運營保證。通過技術力量的整合,全面參加太鋼持續進行的改擴建項目,形成一支以服務用戶為導向的自動化專業技術隊伍,并從系統的優化到設備集成、運行維護、安裝調試和檢修的綜合服務能力方面提升我們核心技術能力,為太鋼生產主業提供優質服務。 (4)引進先進理念,注重流程優化 流程變革是實施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條件。實施ERP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先優化、再固化業務流程。以項目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智光節能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熱發電機組首次啟動成功
智光電氣臺州電廠給水泵系統節能改造項目成功投運
智光節能榮登2014年度全國節能服務公司百強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編程凸輪表
奧越信300系列PLC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