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應用設計

>

我國工業自動化市場現狀分析報告(第七章 工業自動化系統產品行業需求分析)

我國工業自動化市場現狀分析報告(第七章 工業自動化系統產品行業需求分析)

本章目錄 一、機械工業 1、“十五”規劃 2、“十五”面臨的形勢 3、加入WTO對機械工業的影響 4、產業支持 二、環保行業 三、電力行業 1、電網調度自動化 1-1、電網調度自動化發展 1-2、我國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的現狀 1-3、發展趨勢 2、變電站綜合自動化 2-1、技術性能要求 2-2、發展趨勢 3、水電廠自動化 4、火電站自動化 4-1、技術性能要求 4-2、發展趨勢 5、電力行業工控產品的應用情況 6、電力行業自動化主要競爭企業 7、主要應用企業分布 四、冶金行業: 五、港口行業: 六、石化工業 1、石化行業自動化 2、煉油化工行業主要工控產品的應用 3、工控產品應用數量 4、DCS系統在煉化企業的應用效果 5、主要煉油化工企業對工控產品的性能要求 6、對工控改造的需求與趨勢 7、主要競爭企業 第七章 工業自動化系統產品行業需求分析 據上海工業博覽會信息,2001年,國內市場對自動化產品的需求量已猛增至209億美元。2001年, 能源、冶金、石油化工、建筑、輕紡等行業新增了約11萬套工業控制系統產品。 儀器儀表做為高科技產品,在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下,進出口額有所增加。2002年1-6月,我國儀器儀表行業進出口商品總值90.13億美元,與上年度同期相比增長了28。73%,其中儀器儀表行業出口商品總值為34.37億美元,同比增加了17。1%;儀器儀表行業進口商品總值為55.75億美元,同比增加了36。5% 據市場研究機構信息網絡(The Information Network)發表的報告,2002年工廠自動化設備市場將下降6%,但2003年將會增長35%。The Information Network 總裁Robert N.Castellano 表示:“載體運輸系統市場的波動及其劇烈。該市場在1998年下挫了50%,1999年僅增長6%,而到2000年又勁升了80%。”由于從2000年以來投資嚴重不足,各工廠被迫砸經濟活動低迷的情況下也不得不對設備升級改造。這將使2003年工廠自動化設備市場增長35%,2004年上升46%報告說,2002年機器人市場將再度下降20%,2003年上升34%。 據北京華揚信息咨詢公司分析: 工業自動化行業每年對國內GDP的貢獻率維持在3.61%左右,相對前幾年的不景氣和國外品牌占絕對主導的現象,國內自動化產業已經逐漸擺脫業內調整狀態,進入了一輪的飛速發展的時期。 2002年中國自動化行業經營總收入約78.57億元 (不包括集成附屬設備部分)由于這個行業包括的產品范圍的界定不太一致,我們在文章中或后續報告中對不同產品進行市場規模和供應商市場份額的單獨分析,單純以這個合計數字來對比,它已經是1997年的1.58倍,在1997-2002年期間,市場年均增長超過14.5%。并且根據我們的觀察,這種飛速發展的趨勢還會長久繼續。這主要得利于國內各行業的飛速發展,例如鋼鐵行業近年的再度昌盛和大量對自動機械制造行業(例如包裝機械)得需求的飛速發展等,采用工業自動化控制正越來越受到重視。 國內供應商的力量和市場份額依據技術的進步和自身機制改造的步伐和本土優勢正在逐漸崛起,例如北京和利時和上海新華等國內廠商正逐漸在市場中嶄露頭角,而一些國外廠商所占的市場份額卻越來越小,例如以往在中低端市場占有決定領導地位的部分日本品牌,但是,這個市場無論對于本土供應商還是勢力強大的國外競爭者都不是一個易于運作的市場,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一個供應商都是在不同或者共同的領域努力拓展著業務,同時他們有很多正在進行規模巨大的本身結構的調整以便更加適應市場從產品主導型到服務主導型轉變的需要。 同時,這是一個更加注重質量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市場,對于大多數的市場參與者他們在市場不同位置的機會都是巨大的。當然,從少量逐漸在市場上隕滅的以往著名品牌這個現象看來對于市場清晰的認識和決策的科學和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 據工業控制系統計算機專業委員會專家段明祥先生在2002年《自動化博覽》雜志發表的專業論文“工業控制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國內產業發展概況》中對2000年國內工業自動化市場的分析,2000年我國能源、冶金、化工、建材、輕紡等部門需要10萬套工業控制系統,其中石化系統1200多套生產裝置需要DCS控制系統,而近百套骨干裝置需要先進優化控制系統;化工行業40%的企業需要計算機控制系統,電力系統每年上千個千瓦級發電機組需要監控系統,200多個地區、3000多個縣的電網調度、變電站需要控制裝置;全國工業爐窯在“九五”期間有70%要完成計算機控制;全國輕工系統40多個行業的50萬家企業需要工業控制系統幾十萬套;2000年市場規模達到170—207億人民幣。如以PLC為自動化設備的控制系統約25—30億元。由于國內基礎建設的投資、各行業企業的技術改造以及因“中國成為全球制造中心”而引致的外商投資建廠,近幾年,我國工業控制計算機系統得以快速發展,年增長速度將達到10%--15%。 據段明祥先生分析,在幾個主要領域“十五”期間需求情況如下: 電力:水電工程、水電改造以及農村電網改造與建設,預計需求量比“九五”增長10%-15%; 冶金:冶金企業技術改造,預計維持“九五”的需求水平; 石化:隨國產工業控制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的提高,企業技術改造將會增加國產系統的比例,預計需求比“九五”增長5%; 環保:環保工程將是國家“十五”發展的重點之一,預計比“九五”增長150%; 交通:隨著高速公路、鐵路、城市交通建設和改造,對交通控制、監督、管理及新型運輸工具的自動化提出要求,預計比“九五”增長50%; 建筑:隨著現代化建設和城市居民小區的建設速度進一步加快,“十五”需求預計比“九五”增長60%; 西部大開發:西氣東輸、基礎設施、環保等一系列工程項目建設,對工業自動化提出新的需求,市場十分廣闊。 需求特點:傳統應用領域對成熟產品的繼承應用將是主要的。新興應用領域對高新技術產品需要會多些。隨著發展,高新技術產品的應用會逐年增加。   需求主要產品的結構: "十五"期間,自動化主控系統仍將以D C S和工業控制計算機為主。大型D C S系統以國外產品為主的狀況近期將不會有大的改變。PLC及基于IPC的國產D C S和工業控制裝置在中小工程應用將占主導地位。    現場總線智能儀表及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 S),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市場需求將逐步增長,但D C S與FC S并存將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十五"期間,用戶對主要產品的水平要求,總體上以20世紀90年代水平的產品為主。對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性能價格比以及技術服務要求更高。   電工儀器儀表。由于國家一系列拉動內需政策的出臺,未來幾年之內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仍會有大規模投資,預計這期間對整個電工儀器儀表產品的需求每年將增加8~10個百分點,年需求電工儀器儀表產品的數量將超過7000萬臺(套)。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產品的升級,市場需求結構將逐步調整,由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過渡。安裝式電表、便攜式電表、數字儀表的技術含量亦將增加,產品水平不斷升級,雖然產品年需求總量不會有太大變化,但總銷售額會不斷增加,預計年增長幅度為8%,從2001年的35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51億元。 一、機械工業 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裝備產業,是科學技術物化的基礎,是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載體,是國防建設的基礎工業,也是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供消費類機電產品的行業。機械工業具有產業關聯度高,需求彈性大,對經濟增長帶動促進作用強,對國家積累和社會就業貢獻大等特點。各工業化國家經濟發展的歷程表明,沒有強大的裝備制造業,就不可能實現國民經濟的工業化、現代化和信息化。目前裝備制造業發展滯后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因素,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機械工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對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保障國防安全等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1、“十五”規劃 “十五”期間,隨著國民經濟第三步戰略部署的全面實施,機械工業將進入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時期。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依托重點技術改造和重大工程項目,提高設計和制造水平,推進機電一體化,為各行業提供先進和成套的技術裝備”。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對加快機械工業發展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機械行業必須認清形勢,把握機遇,圍繞市場需求,加大改革力度,推進戰略性結構調整,盡快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在2010年實現機械、汽車工業的振興,更好地擔負起裝備國民經濟的歷史重任奠定堅實的基礎。 2、“十五”面臨的形勢 世界機械工業發展趨勢 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裝備制造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更加凸現了機械裝備制造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化載體在推動整個社會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中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作為國民經濟增長和技術升級的原動力,機械工業將伴隨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的發展而共同進步,并充分體現先進制造技術向智能化、柔性化、網絡化、精密化、綠色化和全球化方向發展的總趨勢和時代特征。 市場發展趨勢 從國際市場看,與經濟信息化、網絡化、知識化等發展相關的機械產品的國際市場需求增長將會加快,成套設備、船舶、智能化儀器儀表、汽車及其零部件、數控機床、高檔綠色家電等產品的需求將有較快增長。 從國內市場看,主要用戶行業“十五”發展規劃和市場預測表明,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機械產品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十五”將為機械工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工業產業升級對重大技術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基于Modbus的智能工業控制器監控系統的設計

不要忽略PC總線技術的發展

基于PLC的電梯高精度位置控制的實現

藍牙工業現場總線應用模型

一種基于PID神經網絡的解耦控制方法的研究 /